专家解读:老年高血压治疗迎来新突破
专家解读:老年高血压治疗迎来新突破
2024年8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高血压领域的一件大事。新版指南不仅更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
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在解读老年高血压治疗时特别强调了个体化原则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群体日益庞大,但这一群体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 对于相对健康的老年人,当血压达到140/90 mmHg以上时,应积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推荐采用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分阶段控制血压。
- 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治疗策略需要更加谨慎。考虑到这一群体可能存在多种合并症或衰弱情况,建议从单一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剂量,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即可。
新版指南的亮点
新版指南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关怀:
诊断标准更科学:指南维持140/90 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变,但强调了进一步提高血压控制率的理念。对于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推荐将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
新增多项内容:指南新增了“我国高血压防控计划和项目”章节,提出了“分级、分期、分型”的新治疗理念,并特别增加了“高血压的特殊表型”章节,包括白大衣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和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
中医药治疗首次纳入: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指南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
张宇清教授特别强调了基层医疗机构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基层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技术、APP和数字化监测工具,加强血压监测和管理。同时,医生应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随诊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通过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档案,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并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患者数据上报和医生远程指导。同时,该中心还开展了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降压效果。
新版指南的发布和专家们的解读为我们指明了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新方向。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科学的诊断标准和创新的管理方法,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助力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