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梦工坊:科技赋能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绣梦工坊:科技赋能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在贵州黔西南的深山里,一项旨在帮助绣娘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创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项目就是由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发起的“绣梦工坊”,它不仅为当地绣娘提供了就业机会,更让她们有机会将精美的苗绣作品卖到世界各地。
科技赋能,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绣梦工坊的建立,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在创业黑马的课堂上,讲述了她与绣娘相识并带领她们从深山走向伦敦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海创智能CEO朱润民,也点燃了他对苗绣文化的热情。2023年4月,朱润民带领海创团队跟随依文·中国手工坊,跨越深山与都市,经历了为期4天的绣梦之旅。他们亲眼见证了绣娘们的艰辛与乐观,也被她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所感动。
2024年6月,在海创智能的大力支持下,依文·中国手工坊绣梦工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树娘绣”工坊正式落成。这座工坊的建立,让绣娘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她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就能将精美的苗绣作品卖到世界各地,实现人生价值。
绣梦工坊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在工坊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传统手工技艺交相辉映。绣娘们借助智能机器的帮助,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完成复杂的刺绣图案。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还让绣娘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工艺创新,让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创新是绣梦工坊的灵魂。工坊注重工艺创新与产品设计,独创了连续图案型糊染、手绣数字化誊稿、滚筒拉布染布、自动控制气动植物染布等工艺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了非遗手工艺品的高品控规模化量产。
在刺绣生产流程中,描稿耗时较多,传统描稿效果差且效率低。绣梦工坊研发定制的数字化誊稿机,生产效率能提高15%至20%,且能实现标准化誊稿。为了更好地推广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工坊还开发了文创文旅大数据系统、绣娘管家生产流程管控系统和面向全国市场的“贵州绣娘”小程序,进一步打通了线上交易平台,助力贵州绣娘做大做强。
文化传承,让民族艺术绽放光彩
绣梦工坊不仅为绣娘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成为了传承和发扬苗绣文化的平台。依文·中国手工坊邀请全球设计师走进大山,与绣娘们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国潮爆品”,让苗绣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看见中国手工之美。
近年来,绣梦工坊高度关注市场需求与流行时尚,运用多种苗族刺绣针法完成工艺及纹样的创新,推出的土布拼布、蜡染公仔、BORO文化褴褛风系列等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凭借创新,绣梦工坊的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多地,还拓展到了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地。
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绣梦工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签订订单式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成立“贵州绣娘订单班”,直接吸纳毕业生就业。目前,工坊已为麻江县培训绣娘上千人,上千名绣娘在各村级刺绣工坊实现了灵活就业。
全新模式和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不断推动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非遗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这些非遗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涵盖工艺品、服饰、鞋帽、软装等品类,上千款产品走出麻江、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成为麻江的一张亮丽名片。
绣梦工坊的建成,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绣梦工坊将继续与依文·中国手工坊合作,用科技力量赋能传统手工艺,让更多深山绣娘们实现梦想,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