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頸的國產MPV,在香港跟Elfa搶生意
硬頸的國產MPV,在香港跟Elfa搶生意
香港一年可以卖出多少辆MPV?答案是约3000辆(2023年),占全年总销量的55%,而中国内地同一数据占比不到5%。这相当于,每年香港人买车超过一半选择了MPV车型,再加上本身地少人多的特点;所以,香港的MPV能见率几乎就像是在深圳、广州看到满街的比亚迪和埃安。
香港人为什么如此钟爱MPV?
香港人钟爱MPV车型,这跟当地的用车理念与用车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香港不存在汽车工业,所有在香港出售的汽车都视为进口车,同时还要缴纳首次登记税。以一台30万元的新车为例,需要缴纳约17.25万元的首次登记税,超过车价的50%,而如果是超过百万元的豪华车,光税费估计就抵得上整车的价格了。
除此之外,每年还需要按排量缴纳汽车牌照费用(最高1.4万元),以及地球上最贵的油价等用车成本。这些费用的叠加,令香港人买车的需求就是能装下更多人,最好是能满足三代五口或以上人口的家庭,而7座MPV自然成了香港人买车时极具说服力的核心理由。在香港,MPV亦常被称作7人车。
因此,在香港新车排行榜TOP10的车型中,MPV几乎常年占据超过一半的名额。
埃尔法在香港为何如此受欢迎?
早期在香港销量最佳的车型是丰田HiAce、日产Caravan等日系商用 车,这类车型通常被称为“面包车”,其特点就是价格低廉、耐用和省油。
随着丰田埃尔法逐渐成为香港明星、富豪们出行的保姆车,MPV开始转变为一种极体面且舒适的交通出行方式,常被视作有钱人的象征。
不少人肯定好奇,埃尔法的价格动辄上百万元,为什么感觉香港人手一台埃尔法?需要澄清一点的是,奥德赛上百万元的价格仅限于中国内地,由于内地厂商一辆奥德赛要搭售旗下几十辆冷门车型的畸形销售策略,后果就是加价20万元仍一车难求的神场面。
以2024款埃尔法为例,丰田汽车日本官网售价约合人民币25.7万-41.6万元,中国官方渠道售价为89.9-90.9万元,首批车型还要再加价24.8万元,价格基本由经销商自由控制。不同与中国一个品牌拥有多个代理商的销售模式,香港一个品牌只能有一个代理商,车市相对较为稳定。
同样是最新款埃尔法,香港的售价约合人民币为72.6万-99.8万元,很少有加价购买的情况,老款车型起售价在45.9万元左右。然而,香港人购买MPV时首选埃尔法,除了其口碑效应之外,让多数普通人愿意承担高额税费购买埃尔法的核心原因是产品可选范围太小了。
在香港的7座MPV市场上,港人要不就是丰田埃尔法、威尔法,要不就是本田奥德赛、FREED,或者是更贵的雷克萨斯LM(162万元起)。你也可以理解为,当下的香港MPV市场正处于“有市无车”的阶段,谁能抢先进入香港市场,谁就能抢到市场机会。
国产纯电MPV如何与埃尔法竞争?
一个冷知识是,大陆车企在香港卖MPV的价格跟埃尔法差不多。极氪汽车表示,009过海关后的指导价是49.9万港元,75.5万港元是税后售价,这个定价既考虑了产品成本、物流等综合因素,也参考了埃尔法在香港卖76万港元左右的价格。这跟车企在内地打传统豪华车企完全不同。比如同样都是定位中型车,极氪007卖20.99万元起,而宝马3系是29.99万元起;腾势N7起售价23.98万元,同级的宝马X3、奔驰GLC至少30万元起。这说明,内地车企在香港跟埃尔法的打法是贴身肉搏,靠扎实的产品力说话;毕竟,国产MPV在配置上比埃尔法来得更加实用。
以极氪009为例,全系标配了极氪魔毯双腔空气悬架、双电机四驱系统、双8295座舱芯片、行业唯一恒温冰箱和豪华MPV中唯一的伊姆斯躺椅模式,通风/加热/按摩全都有。同时,极氪009还提供包括多语言系统、多语言语音导航和车控功能,及丰富的驾乘娱乐生态本地化适配,并针对香港市场进行了本地化的法规适配,增加车机内繁体显示和粤语语音交互。
相较之下,埃尔法70万元的入门款前麦弗逊、后双叉臂独立悬架,中控14英寸屏幕只能靠CarLife提供娱乐功能,音响也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JBL。用香港网友的话来说,70万元的埃尔法有一半的钱是去买车标了,而70万元的国产MPV是货真价实。
撇开车驱动更有利提升静谧性、舒适性的优势,纯电MPV的用车成本上比传统MPV更有优势。一是优惠政策。港府目前正在推行“一换一”计划,淘汰燃油车后购買新能源车,可以参与“首次登记税”减免,相当于买一台极氪009能省下能减免17万多的港币。在给予纯电动车更多税收优惠的同时,香港也将会燃油车的首次登记税税率上调了6~17%。除此之外,根据《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草案》,香港停车三分钟需要熄火,否则违例交罚款,而电动车可以在原地长时间在车内吹空调、冰箱正常制冷,油车还得花几十块的油去制冷。
二是用车成本。事实上,香港苦养车比买车难的现象久矣。据WRI《报告》数据,同样是行驶100米的紧凑型车,香港私家车油费与纯电车的电费比例为5.7,位居全球城市前列,而深圳为3,纽约仅1.6。一边是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一边是当地政策的助力,香港人正逐步回归理性,实打实地用钱包进行投票。香港电动车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七年间,香港登记的纯电动车总量为62458辆,电动车的渗透率是中国内地的2倍。如今的香港,每10辆新登记的私家车中,有7辆是电动车。
对于国产MPV而言,这正是与埃尔法正面交锋最好的一个切入点,而香港人对于MPV的诉求,开始加速转向能源形式、智能化程度、乘坐舒适性带来的颠覆性产品。
香港,MPV的炼丹炉
针对不同的市场,提供个性化的产 品,是解 开市场密码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不论在何种市场,在相同的价位下,品牌知名度是催动消费成形的最重要一步。换言之,如何快速建立起品牌优势,是国产MPV获得香港人认可的提前条件。
香港汽车的销售方式和内地不同,而大部分车企都会以经销商的方式入港,能够更快地推进门店落地。极氪与汽车经销商锦龙集团合作,从进军香港到首家门店开业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极氪计划在香港累计布局7家门店,覆盖香港东区、湾仔区、观塘区和元朗区等地。再比如小鹏和森那美汽车集团合作,从进军香港市场到首家旗舰 店开业不到4个月,并考虑在香港与特斯拉合作,接入特斯拉的超充桩。截至目前,市面上包括沃尔沃、上汽名爵和腾势等布局MPV的玩家,已经相继接入了香港的经销商体系,作为产品走出内地市场的第一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尝试与探索,是这些国产MPV走向国际舞台最重要的支撑。这 也是香港MPV市场不及内地市场的十分之一,仍然有不少MPV玩家投入香港的原因。香港MPV市场一年总销量大概3000多台,而内地MPV市场去年累计卖了109.3万辆,其中新能源MPV销量超24万辆,相较于上年8.8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77.3%。
一方面是将香港市场视为炼金石。在全球MPV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香港就好比一个八角笼的格斗场,即便是无法撼动埃尔法的市场地位,至少也能通过这场决斗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说穿了,就是复制埃尔法当初的策略,通过香港明星的效应塑造豪华车大品牌形象,毕竟“你买我买,大家都买”带来的口碑效应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以香港市场作为起点,实现开拓全球市场的野心。极氪、小鹏已经相继登陆欧洲瑞典、荷兰等国家,但目前仍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需要明星车型去带动整个品牌。对于已有相对成熟的研发平台的车企来说,MPV可以共用一套研发系统,成本并不算太高,加上定位高端的MPV通常售价较高,这意味 着MPV车型有极大的利润空间。更况且,同样一台车在香港、在海外市场就能卖出翻一倍的价格,这钱不比在内卷的中国市场来得更快。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MPV之都,倒不如说是一个MPV的炼丹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