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荣获五项国家级生态荣誉背后的绿色发展密码
五指山市:荣获五项国家级生态荣誉背后的绿色发展密码
五指山市,这座位于海南岛中部的小城,近年来以其卓越的生态保护成果频频获得国家级荣誉。从2020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24年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短短四年间,五指山市接连斩获五项国家级生态荣誉,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佼佼者。
天然氧吧:独特的自然生态禀赋
五指山市的生态优势,首先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拥有海南岛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达86.44%,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据监测数据显示,五指山市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500个/cm³,远超“中国天然氧吧”要求的1000个/cm³的标准。
五指山市的热带雨林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更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据统计,这里栖息着382种野生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等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海南苏铁、伯乐树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生态保护: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
五指山市的生态成就,离不开当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近年来,五指山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构建起全方位的生态保护体系。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五指山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7%,将最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纳入严格保护范围。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例如,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五指山市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通过国家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指山市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交易行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良好环境。
绿色发展: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指山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茶产业:五指山市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茶种植。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5万亩,年产量超过100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开发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依托独特的热带雨林资源,五指山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例如,水满乡通过举办“雨林+”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雨林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五指山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生态补偿等方式,让生态保护者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五指山市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实践,完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经验启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五指山样本
五指山市的生态建设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增长。
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加强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能力。
五指山市的生态建设之路,是海南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五指山市将继续保持其生态优势,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