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从生活方式到最新药物进展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从生活方式到最新药物进展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成为我国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据统计,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高尿酸血症不仅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尿酸排泄减少和尿酸生成增加两大方面。其中,约90%的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这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当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会以结晶形式沉积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引发痛风性关节炎。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管理
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如肝、肾)、海鲜(如虾、蟹、沙丁鱼)和肉汤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应尽量避免。鸡蛋和牛奶的嘌呤含量较低,可放心食用。
控制果糖摄入:果糖可促进尿酸生成,应限制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脯蜜饯等高果糖食品的摄入。但水果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对降低尿酸有益,因此每天可适量摄入200-350g水果。
增加蔬菜水果:每天应摄入不少于500g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乳制品也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促进尿酸排泄,建议每天摄入300mL以上。
足量饮水:每天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mL,以促进尿酸排泄。可选择白水、柠檬水、淡茶或无糖咖啡,避免饮用浓茶和生冷饮品。
生活习惯调整
限制饮酒:酒精会增加尿酸生成并抑制其排泄,尤其是啤酒、黄酒和烈酒。急性痛风发作期间应完全避免饮酒。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增加痛风风险,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减重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节食。
药物治疗最新进展
目前,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类:缓解急性发作的药物和长期降尿酸药物。其中,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Febuxostat)和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被广泛使用。
Febuxostat(福避痛):这是一种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来降低血尿酸水平。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别嘌醇。
Tigulixostat(UR-1102):这是一种新型尿酸生成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它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Dotinurad:这是一种URAT1抑制剂,通过增加尿酸排泄来降低血尿酸水平。这类药物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结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包括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通过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和遵医嘱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痛风发作,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