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隋炀帝的运河工程,竟然是这样建成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隋炀帝的运河工程,竟然是这样建成的?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8B%E5%94%90%E5%A4%A7%E8%BF%90%E6%B2%B3/9482208
2.
https://www.sohu.com/a/849034151_121645206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GPG7Q605566Z40.html
4.
https://lyj.cangzhou.gov.cn/lyj/c103758/202407/d2dad378593b4f1a8ec2b03e7edb3b15.shtml
5.
https://m.jstv.com/news/2024/7/8/1259938050043031552.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8B%E5%94%90%E5%A4%A7%E8%BF%90%E6%B2%B3
7.
https://rwjs.jschina.com.cn/tongshi/wenhua/202407/t20240705_1076.html
8.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7/05/033131435.shtml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大运河。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六年,最终建成了一条南起浙江杭州,经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直到北京,全长2700多公里的“大动脉”。这条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流经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这条运河的开凿并非易事。在没有现代机械的隋朝,要完成这样的工程只能依靠人力。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动用了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在施工过程中,隋朝的工程师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以南运河为例,从天津三岔口至山东临清段的南运河海拔落差达到20多米。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工程师们设计了众多弯道工程,通过延长运河里程来降低比降,保障通航顺畅。这种“三弯抵一闸”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水工智慧,还勾勒出秀美的运河风景。

在运河其他地方,多用众多的梯级船闸来让船只通过大落差水位,因此,南运河的这种设计,被称为“三弯抵一闸”。"南运河在沧州穿境而过,200多公里的长度有230多道弯,鲜明呈现着南运河‘三弯抵一闸’的古老河道形态。”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告诉记者,不建一座闸而实现对水流的调控,不但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水工智慧,而且蜿蜒曲折的河道,还勾勒出秀美的运河风景。

但是,堤防多弯,易导致堤岸塌落,因而险段甚多,重点防洪随之成为一个难题。为此,南运河多采取夯土加固措施。这种由坝、垛和护岸组成的一种堤防保护工程,称为险工。

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古代河道、堤防等遗存,充分反映了大运河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工程技术水平,是研究我国水利科学成就的重要实物。

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座夯土坝——连镇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是目前北方大运河堤坝防洪设施的典型代表。

“连镇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还部分恢复了中国古代的‘糯米灰浆’筑坝技术。”孙建介绍,“糯米灰浆”发明于1500多年前,人们将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这种工艺比纯石灰浆强度更大,更具耐水性,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创新之一。

历史上多次决口的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通过“糯米灰浆”加固后,再无决堤。2012年,再次加固两种险工时,现代技术人员试验不下百次,最后在灰土里掺上糯米浆打成坯状,等坯晾干后补到坝体上,再用“糯米灰浆”填补缝隙,完成了坝体的整修加固。

近年来,在对大运河的考古中,河道,水闸、水坝、桥梁等水工遗址不断浮出水面,将古代运河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中国古人的智慧,一一呈现于世人眼前。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理,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

这条运河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全长2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行经京、津两市及冀、鲁、苏、浙四省的19座地级市,沧州市以216公里的长度,成为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理,还推动了沿岸城市的繁荣和文化交融。唐代诗人皮日休曾评价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虽然隋炀帝因修建大运河而被后人诟病,但这条运河确实为后世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除了加强南北交通和物资运输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在隋朝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虽然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实现了版图上的统一,但在思想和文化上,南北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通过这条运河,隋炀帝得以将自己的政治触角伸向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虽然隋炀帝没有好好地享用这条大运河的重要作用,但是他的继任者——李唐王朝确实深受其恩。与此同时,大运河也大大地增进了南北的物质文化交流,发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