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税来了,你的水费会涨吗?
水资源税来了,你的水费会涨吗?
2024年12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这意味着“交水费”这一说法将逐渐成为历史。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发布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此次改革将覆盖全国31个省份,旨在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水资源使用,促进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为什么要改税?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年平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不高。通过征收水资源税,可以增强企业和社会主体的节水意识,推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改革改了什么?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费改税”,即将原来的水资源费改为水资源税。改革后,直接从江河、湖泊(含水库)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将成为纳税人。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即按照取用水量乘以适用税额来计算。国家统一明确各地最低平均税额标准,具体适用税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革还设置了差别税额制度。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取用水、取用地下水等从高确定税额。同时,对规定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等五种情形免征水资源税,确保农业生产获得必要的水资源保障。
试点效果如何?
自2016年7月起,我国已在河北、北京、天津等10个省份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以河北为例,改革以来,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70.8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42.5立方米,降幅达40%;地下水开采量由134亿立方米下降到75亿立方米,降幅达44%。
在山东,通过上线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以“系统核定”代替“人工抄表”,不仅提高了征管效率,还促进了企业节水意识的提升。据统计,全省有370余户纳税人主动构建节水、循环利用系统,预计每年可节水9000余万立方米。
水价会涨吗?
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根据专家解读和试点经验,此次改革对居民用水价格影响不大。水资源税与自来水价格实行价税分离,通过税收引导相关企业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水的漏损。同时,改革坚持“税费平移”原则,即保持现有水资源费负担水平不变,确保居民用水负担不增加。
对特种行业如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等,将从高确定税额,以促进这些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改造和转型升级。但对普通居民来说,用水价格将保持稳定。
未来展望
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绿色税收体系的关键一步。通过设置差别税额和税收优惠,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此次改革还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税和供水价格的关系,城镇公共供水企业为水资源税的纳税人,水资源税与自来水价格实行价税分离,通过税收引导相关企业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水的漏损。同时,改革还强化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对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的相关纳税人,减征水资源税。
可以预见,随着水资源税改革的全面实施,我国水资源管理将更加科学高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