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零食怎么吃才健康?
春节零食怎么吃才健康?
春节即将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备足各种零食。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如何选择既美味又健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营养专家的建议。
如何挑选健康的零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零食的概念。零食是指在非正餐时间内食用的食物和饮品,如水果、果汁饮料、糖果、膨化食品、奶制品、甜点、坚果等。选择零食时,可以优先考虑正餐中较少提供的食物,比如水果和坚果,以完善饮食结构。
挑选零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查看配料表:尽量选择配料简单的零食。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含量高低排序的,排在前面的应该是天然原材料,如鸡蛋、牛奶等。配料表越短越好,一般来说,配料表越长,添加剂越多(混合类坚果除外)。
关注钠含量:选择低钠食品,每100g零食中钠含量低于120mg为低钠标准。同时,要警惕商家的文字陷阱,比如“无糖”可能只是没有添加传统意义上的糖,但可能含有果糖、代糖等其他甜味剂。
避开高油脂零食:特别是含有反式脂肪的零食要尽量避免。常见的反式脂肪来源包括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植物奶精、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氢化植物油等。
参考零食“排行榜”:
- 首选: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低盐、低油、低糖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纯牛奶、低脂/脱脂奶、酸奶等)、新鲜果蔬(苹果、橙子、浆果、黄瓜、西红柿等)、谷薯类(玉米、山药、全麦面包、红/紫薯、全谷物等)、豆及豆制品、无添加的坚果等。
- 可适当食用: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含有部分脂肪、添加糖和盐的食物,如一些蜜饯、肉干等。但要注意,市面上很多蜜饯、肉干盐含量较高,购买时要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
- 不建议食用: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如薯片、果冻、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等。
如何健康地食用零食?
控制食用时间:吃零食应和正餐间隔1.5~2小时,睡前半小时不宜吃零食。
专心食用:避免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这样容易不知不觉吃过多。进食零食时要保持安静,谨防呛堵。
定量食用:将零食装盘,避免直接从包装袋中食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摄入量。比如坚果,每天摄入量应不超过一把,尽量选择原味坚果,减少钠的摄入。
选购小包装:选择小包装的零食,避免无意识食用过量。
少喝含糖饮料: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避免酒精饮料。
特殊人群如何选择零食?
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应选择软烂、清淡、易消化的零食。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新鲜水果、酸奶、全麦面包等。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可以选择一些低盐、低糖的零食,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痛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虾蟹生蚝等甲壳类食物。可以选择一些低嘌呤的零食,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山珍野味、野菜野果。
生熟分开: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等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妥善保存剩余食品:剩余食品要放置冰箱,在吃之前要重新加热至水沸腾后10分钟以上。
尽量不吃生食:如生腌、三文鱼、荸荠、鱼腥草、莲藕、鸡蛋等,减少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的机会。
外出就餐要谨慎: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可以参考量化分级笑脸标志来选择餐厅。
最后,提醒大家在春节期间,既要享受美食,也要注意健康。选择零食时要谨慎,食用时要适量,同时要注意食品安全。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