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年人防猝死,专家:什么保健品套餐都不如好习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年人防猝死,专家:什么保健品套餐都不如好习惯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919A06DBK00

近期,多位中青年学者因病离世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年轻人开始追捧所谓的"防猝死保健品套餐"。对此,专家提醒:改善生活习惯才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近期多位中青年学者因病去世,引发关注,一些年轻人开始服用保健品套餐预防猝死。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缪国斌表示,保健品并不能直接预防猝死,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缪国斌指出,年轻人猝死的情况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事实上,上述营养成分基本都能通过日常饮食获得,不用额外补充,如鱼油、B族维生素、维生素D和镁片。

缪国斌提醒,平时要注意心脏发出的危险信号,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冷汗等,应及时就医。

专家解读:保健品真的能防猝死吗?

青年科学家、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李海增教授因突发心梗,于2024年8月29日在青岛逝世,年仅34岁。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两个月内,已有7位中青年学者因病去世。这些青年学者的不幸离世令人不胜唏嘘,也给人们敲醒了警钟。一时间,由几种保健品组成的“防猝死套餐”(鱼油+B族维生素+维生素D+镁片)又火上了热搜,尤其受一些年轻上班族的青睐,有网友说:“吃了这个套餐,即使熬夜也完全不累,甚至还能再去健个身。”这么吃真的能防止猝死吗?对此,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缪国斌表示:“虽然上述产品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和代谢,但它们并没有直接防猝死的功效,更不能指望其在关键时刻起作用。如果身体出现状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

缪国斌指出,猝死虽突然,但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长期有睡眠不足、酗酒抽烟、久坐、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或突然经历情绪刺激、剧烈运动。如果不解决这些不良因素,补充再多的营养素也无法预防猝死。

猝死年轻化趋势加剧

缪国斌说,这个“防猝死套餐”前几年就火过一次,近来又不断被人们提起,至少说明一个问题,猝死尤其是年轻人猝死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如今发生猝死的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最近两个月里,我们在急诊中就遇到了好几例猝死病例,他们年纪都很轻,集中在20~40多岁。”缪国斌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每天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缪国斌说:“许多职场年轻人常年熬夜加班,精神紧张,长期久坐又缺乏运动,饮食也不太健康,这些因素都会给身体埋下隐患。”

预防猝死的正确方法

“实际上,真正可以‘防猝死’的是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比如避免熬夜、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放松心情、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控制三高等,比起那些昂贵的保健品来说,这些免费的东西反而才是最有效的。”缪国斌强调,保健品不等同于药品,更不能代替健康食品。实际上,上述营养成分基本都能通过日常饮食获得,不用额外补充。比如鱼油中的核心成分欧米伽3脂肪酸,平时吃鱼肉、坚果、植物油等食物就可以获取;常见的谷物、豆类、绿叶菜中都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镁;只要在阳光好的时候适当出门晒晒太阳,维生素D就可以补充到位了。

缪国斌最后提醒:“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可太过劳累,不要太勉强自己的身体。”平时要注意心脏发出的危险信号,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冷汗等,就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熬夜、过度疲劳后出现上述症状更应提高警惕。“胸骨后正中或偏左侧的位置持续出现闷痛感,是心脏发出的危险信号。此外,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左臂内侧或左侧肩膀的牵拉痛。当出现这些危险信号时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将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救命药含在嘴里,并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缪国斌说。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