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TACS系统:从“自动”到“自主”的跨越
青岛地铁TACS系统:从“自动”到“自主”的跨越
2024年4月26日,全国首条采用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的地铁线路——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全长30.762公里、最高时速达100公里的地铁线路,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更标志着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技术革新:从“自动”到“自主”的跨越
TACS系统,全称为Train Autonomous Control System,即列车自主运行系统。与传统列车控制系统相比,TACS系统最大的创新在于实现了从“自动运行”到“自主运行”的跨越。
在传统系统中,列车运行主要依赖地面指挥,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而TACS系统则让列车拥有了“智慧大脑”,能够自主判断轨道资源、自主调整运行状态。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采用了“车-车”通信方式,列车之间可以直接交互位置、速度等信息,不再需要地面设备的频繁干预。
这种设计带来了两大显著优势:
安全性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从99.99%提升至99.9996%,设备故障次数大幅减少。
灵活性增强:在运营高峰期,TACS线路每小时可以多上线6列车,增加约8000名乘客的运力,有效解决了大客流线路加车难题。
应用案例:青岛地铁6号线的智能与绿色
作为全国首条采用TACS系统的地铁线路,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0.762公里,共设21座地下车站。该线路的建设与运营,充分展现了TACS系统的智能化与绿色化特点。
智能化运营
无人驾驶:取消驾驶室设计,列车完全自主运行。
智慧车站:通过视频AI、物联感知等技术,打造智慧车站,实现秒级应急响应,运营应急处置效率提升80%。
精准服务:车站可智能识别特殊乘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扶梯摔倒等突发情况可实现秒级识别和处理。
绿色建造
装配式施工:采用“搭积木”式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一座标准车站可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施工废弃量减少50%,碳排放量减少约20%。
节能减排:全线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年节电5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500吨;首创“中压逆变+飞轮”的复合储能技术,年节约电量65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6500吨。
实施效果:安全、高效、经济的三重优势
TACS系统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安全、效率和经济效益:
安全性:通过简化架构和智能防护,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系统可靠性显著提升。
效率:列车追踪和折返间隔缩短15%,每小时可增加5-10对列车,运营组织更加灵活。
经济性:全线路减少10%的车载和轨旁设备,15%的设备用房面积,30%的安装调试时间,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约20%。
未来展望:引领轨道交通新纪元
TACS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现了其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巨大潜力,更为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上海地铁3、4号线也在进行TACS信号改造,这表明该系统已开始在更多城市推广。同时,中车四方所正在开展TACS 2.0的迭代升级研究,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适用范围。
可以预见,随着TACS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迎来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