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神操作:民间土方变身救命良药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神操作:民间土方变身救命良药
202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张亭栋荣获“2023年度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92岁的医学泰斗,因将民间土方砒霜转化为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而获得殊荣。这一突破不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还为全球白血病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
从民间土方到现代药物的突破
故事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说起。当时,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流传着一个治疗白血病的民间验方,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在那个年代,白血病被称为“血癌”,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严重的一种,死亡率高达90%。
张亭栋教授带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团队,与药剂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开始了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他们从民间验方中得到启发,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证实了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显著疗效。
这一发现的临床效果令人瞩目:经过治疗的患者生存率从10%提高到90%。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改变了白血病患者的命运,也为全球医学界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的创新之路
张亭栋教授1932年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他的学术背景十分独特:本科阶段学习的是西医,后来又转修中医,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这种跨学科的背景,为他在医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掌握了中西医两种方法,这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不算虚度。”这是张亭栋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将传统医学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的技术相结合,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医学研究之路。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正是他能够将民间土方转化为现代药物的关键。
从中国方案到全球贡献
张亭栋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更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他的研究团队为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贡献了“中国方案”,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评价说:“张亭栋教授带领团队首创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难题一样,都是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堪称中国当代重要的医药发现。”
这一成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证明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巨大潜力,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医学研究中的独特优势。正如张亭栋教授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还要加以提高,让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更要为全人类服务。”
结语
在黑龙江省科技大会上,张亭栋教授因身体原因未能亲自领奖,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段中西医结合、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医学佳话。这一段从民间土方到现代药物的转化历程,展现了医学研究的无限可能,也为未来的医学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