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麦种植新模式: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三麦种植新模式: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种植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革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从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到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再到绿色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探索,三麦种植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高产优质新品种引领种植革命
在河南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培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正在掀起一场种植革命。2023年,该品种在河南省推广应用面积已达400万亩以上,成为农业农村部及河南省主导品种。
“中麦578”在黄淮冬麦区南片展现出显著优势。该区域是我国小麦的第一大产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8%,其中河南省约占该区小麦面积的58%。驻马店作为国家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连续7年保持小麦播种面积1000万亩以上,总产100亿斤左右。
据中原研究中心“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首席张勇研究员介绍,“中麦578”在驻马店地区表现出高产早熟、优质强筋、抗病抗逆性好、耐穗发芽等突出优点,已成为当地优质强筋小麦的更新换代和主导品种。在平舆县的推广数据显示,该品种平均产量达到600公斤,较当地高产品种增产34%。同时,其优良的加工品质也得到益海嘉里、金沙河面业等知名企业的认可,收购价格高于普通小麦0.15元/公斤。
智慧农业技术推动精准管理
在现代化种植模式中,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农民可以实现对农田环境的精准监测和管理。
在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一项名为“有机无机缓释氮肥+”的技术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该模式通过精准施肥,实现了显著的减肥增效效果。据试验数据显示,相对现有施肥模式,可以减氮33.74%~46.58%,减磷16.67%~47.83%,同时减少施肥次数2-3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指出,农业生产必须绿色转型,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而“有机无机缓释氮肥+”技术模式恰好符合这一战略方向,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多主体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趋势
在追求产量提升的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三麦种植新模式的重要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农民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无机缓释氮肥+”技术模式的推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模式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和施肥次数,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通过优化肥料运筹方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三麦种植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将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也将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