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亲子阅读讲堂:赵小华教你高效亲子阅读
东方亲子阅读讲堂:赵小华教你高效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读完一本书,而是要有阅读的输出,如复述故事、写读书笔记、与他人讨论等。”这是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亲子阅读专家赵小华老师在“东方亲子阅读讲堂”上的核心观点。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进行高效的亲子阅读,让孩子真正从阅读中受益,是每位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亲子阅读?
赵小华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高效亲子阅读的真谛。在解读《兔子坡》这本书时,她建议小读者们化身“小侦探”,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动物们观察到的有关新人家的情况以及不断透露出来的细节一一罗列出来。这种主动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如何实现高效亲子阅读?
建立固定的阅读时间:每晚的睡前亲子阅读,可以把孩子和父母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建议每晚选个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遇到周末空闲时也会多讲两三本,不要让别的事情随便影响每晚睡前的“时间。
多样化阅读方式:除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模式,还可以尝试卡片阅读、扮演阅读等方式。比如女孩可能会对扮演阅读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眼中,连读科普书都可以扮演。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样子、模仿动物们的叫声都是简单的扮演阅读。而复杂的扮演则是设定情节,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展现出来。
注重阅读输出:阅读后,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复述故事、写读书笔记或与他人讨论等方式进行输出。赵小华老师特别强调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故事脉络,加深理解。
及时运用到日常:学以致用是所有有效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点。父母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指给孩子看生活中,公共场所中出现的文字。另一方面,把读物内容带到生活中。
避免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避免过度功利化: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听了记不住,于是一直提问题,结果发现孩子根本不回答,由是开始焦虑,觉得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心思不在书本上。实际上,大人不断提问的做法是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不但会干扰孩子原本流畅的阅读体验,而且一旦孩子发现“读书还要回答那么多问题”时就会产生压力,严重的话,连对阅读的兴趣都要大打折扣。
不要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旦识字,就可以独立阅读了。其实,亲子阅读不只是为了识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研究表明,孩子在六年级前,听读水平都比自主阅读水平高,亲子阅读能把更高水平的词汇输送到他们的头脑里。
避免过分强调规矩:有的家长认为,阅读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于是对孩子的听读行为做出各种规范要求,如:必须坐好,小手不能乱摸乱动……家长以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殊不知,这类规矩反而影响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轻松体验,降低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亲子阅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启孩子智慧之窗,陶冶艺术情操。让我们跟随赵小华老师的指导,开启高效亲子阅读之旅,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