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联的前身竟然是驱鬼的桃符?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演变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联的前身竟然是驱鬼的桃符?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演变史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E2QCV005418YI9.html
2.
https://www.sohu.com/a/849986909_121133404
3.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2/09/content_567039.htm?div=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8A03SVQ00
5.
https://tech.gmw.cn/2024-02/09/content_37142154.htm
6.
http://www.0594xyw.com/news-73881.html
7.
http://www.cnwu.net/wushixisu/3216.html
8.
https://www.baike.com/wikiid/4632162326804199308

春节贴春联,这个流传千年的习俗,你可知道它的前身是什么?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春联最早竟然是用来驱赶鬼怪的桃符!

01

桃符:最早的驱邪神器

故事要从上古时期说起。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下住着两位神人:神荼和郁垒。他们专门负责捉拿夜间作恶的鬼魂,将其捆起来喂老虎。因此,桃木被认为具有驱邪避鬼的神力。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刻写神荼、郁垒的名字或画像,挂在大门两侧,这就是最早的桃符。这种做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

02

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

桃符真正演变成春联,是在五代时期。公元964年,后蜀国君孟昶对传统的桃符进行了创新。他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十四个字。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也标志着春联开始从单纯的驱邪工具,转变为表达美好祝愿的文学形式。

到了宋代,春联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正是指春联。

03

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动

真正让春联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年除夕,他下令“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次日微服出巡时,发现一户人家未贴春联,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不会写字。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他。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朱元璋对春联的重视,也反映了春联在明代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民俗活动。

04

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从驱邪到祈福,从桃符到春联,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神荼郁垒,变成了表达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的诗句。形式上,也从简单的桃木板,发展为用红纸书写的对联,更加美观大方。

如今,春联已成为中国春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迎新的孝道文化。正如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所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这个始于上古、成于五代、兴于明清的传统,至今仍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