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焦虑抑郁,真的会“心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焦虑抑郁,真的会“心痛”

引用
6
来源
1.
http://zhqkyx.net/cn/article/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602?viewType=HTML
2.
https://www.pumch.cn/detail/38750.html
3.
https://wsjkw.sh.gov.cn/jtjj/20241023/55e6e91a1aa84f5bab00f2448e4dad71.html
4.
https://www.cmf.org.cn/home/news/index/ac_id/54.html
5.
http://www.cr-voice.com/news/2767.html
6.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357825996f3.html

65岁的李阿姨在接到丈夫意外离世的电话后,悲痛欲绝,随即感到剧烈胸痛,呼吸急促,最终被诊断为心碎综合征。这种由强烈情感冲击引发的心脏危机,虽然听起来像是电影情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真实存在。

01

焦虑抑郁: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约1139万人,且呈上升趋势。在这些患者中,高达80%的人同时患有焦虑或抑郁症。这种心理与心血管疾病的共病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例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如果合并焦虑或抑郁,一年内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住院的风险分别增加约2倍和5倍。

02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心脏健康?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会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影响心脏健康:

  1. 神经内分泌紊乱: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

  2. 免疫系统抑制:持续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免疫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炎症的侵袭,而慢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3. 不健康生活方式:焦虑和抑郁还可能促使人们采取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行为,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03

双心医学:身心同治的新模式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强调心理因素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通过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帮助患者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

心理评估与干预

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心理评估是双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例如,对于压力较大的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患者,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

  1.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负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我效能,进而降低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2. 动机性访谈(MI):这种心理咨询技术旨在增强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的动力。例如,针对有吸烟、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激发他们进行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3. 放松训练与冥想:通过缓解肌肉紧张和调节呼吸,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此外,正念冥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而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综合治疗与整体护理

双心医学强调的综合治疗不仅包括对心血管疾病本身的治疗,还包括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管理。整体护理是双心医学的重要实践手段,通过医护团队的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与心理医生、运动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

  1. 药物干预
  • 抗抑郁药物:对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这些药物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可能间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药物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心血管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 抗焦虑药物:对于焦虑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有助于缓解急性焦虑发作,稳定心率和血压。但长期用药需谨慎,因可能存在成瘾性和其他副作用,应在医生的密切监控下使用。

  1. 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疗法: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规律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饮食管理:双心医学中,推荐富含Omega-3脂肪酸、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的饮食,如地中海饮食,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此外,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有助于防止情绪波动和心脏健康问题。

  • 睡眠管理:睡眠质量的提高是双心医学中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建议采用规律作息、睡前放松、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 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建议通过家庭治疗,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支持,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或者参与支持性团体,有助于患者分享治疗经验、缓解孤独感,并从他人身上获得积极的鼓励,增强患者的社会联系。

04

关注心理健康,守护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往往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和干预心理问题,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1. 定期心理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及早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2.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和心脏健康。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出现持续的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 培养积极心态: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5.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必要时加入患者支持团体,获取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往往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和干预心理问题,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通过双心医学的综合治疗模式,我们不仅可以改善心脏健康,还能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