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环保所揭秘粪肥选择新趋势
农业农村部环保所揭秘粪肥选择新趋势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最新研究发现,不同粪肥对农田土壤耐药基因与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粪肥选择的重要性,也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背景与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秸秆8.65亿吨、畜禽粪污30.5亿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
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2.6%,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测土配方施肥、"三新"集成配套、多元替代等措施的实施。各地通过推广智能化专家施肥推荐系统,提供"一条龙"科学施肥服务,促进了施肥精准化。
不同粪肥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在众多粪肥中,农家肥、生物有机肥和常见动物粪肥各有特点:
农家肥(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尿等,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尤其适合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种植。但需充分腐熟,避免烧根或病虫害问题。
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肥基础上添加有益微生物菌种,兼具改良土壤和抑制病害的作用,特别适合土壤质量差或病虫害多的情况,砂质土、盐碱地等可优先考虑使用。
常见动物粪肥:
- 猪粪:养分全面,肥效温和持久,适合作基肥或追肥。
- 羊粪:含氮钙镁较高,发酵快,适合多种作物。
- 牛粪与马粪:牛粪肥效缓,适合做基肥;马粪发热性强,可用作温床育苗。
- 鸡粪:养分高但需充分腐熟,否则易烧苗。
粪肥使用的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粪肥处理和使用正朝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机肥堆肥翻抛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处理效率,还提升了肥料品质。例如,发酵罐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可以精确控制发酵条件,大大缩短发酵周期。
实际应用案例
在内蒙古某有机肥生产企业,通过槽式发酵技术,将牛羊粪与秸秆、木屑等辅料混合,经过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成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该产品不仅在当地广泛应用,还远销周边地区。
新疆某生态农业公司则采用条垛式发酵方式,结合生物菌剂,开发了针对不同作物需求的专用有机肥。通过与当地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合作,推广使用有机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河北某农业科技企业引进先进的发酵罐技术,对牛羊粪进行精细化处理,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和营养物质,提高有机肥的养分含量和生物活性。他们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总结与建议
农业农村部环保所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表明,科学选择和使用粪肥,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保护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以及粪肥特性,科学配比和施用肥料。同时,政府和企业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