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春版《牡丹亭》:舞台艺术的永恒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春版《牡丹亭》:舞台艺术的永恒魅力

引用
光明网
7
来源
1.
https://news.gmw.cn/2024-06/12/content_37374467.htm
2.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40920/3bf17179d838433b86d0ef6d2ddd2bcf/c.html
3.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5f8cbbe4b0595c185fa4c4.html
4.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5f806f30-51f1-4a19-9db7-d16ce9e45d03
5.
https://news.pku.edu.cn/xwzh/4253ebb108d74e57b8fbbcf524ba83b8.htm
6.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4/24/content_77AK4lHeEo.html
7.
http://www.gwytb.gov.cn/xwdt/xwfb/wyly/202403/t20240327_12608824.htm

2004年,一部名为《牡丹亭》的昆曲在台北首演,随即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昆曲热潮。这部由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为班底的青春版《牡丹亭》,不仅让古老的昆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01

艺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该剧从原著55折中精选27折,分为上(“梦中情”)、中(“人鬼情”)、下(“人间情”)三本,总演出时长九小时,分三天演出。这种精编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精华,又符合现代观众的观演习惯。

在演员选择上,制作团队特意挑选了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演员,让演员的青春形象与剧中角色相得益彰。主演俞玖林和沈丰英的表演,更是被誉为“昆曲初代‘偶像’”,他们的精湛演技和青春形象,为该剧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舞台呈现上,青春版《牡丹亭》充分体现了古典美与现代美的融合。舞台设计采用“空简”风格,地面采用灰白色调,借助现代灯光技术,营造出典雅飘逸的视觉效果。服装设计上,200多套戏服均采用苏州绣娘手工刺绣,低色度、低亮度的色彩搭配梅兰竹菊等图案,既传统又新颖。音乐上,该剧在保留传统曲调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歌剧主题曲样式,创新唱腔,让昆曲音乐更易被现代观众接受。

02

昆曲复兴:从校园到世界的艺术之旅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外,成为昆曲复兴的重要推手。据统计,该剧至今已演出近540场,直接入场观众上百万,其中75%是青年观众。其巡演之路,见证了一段昆曲复兴的传奇。

2004年6月,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的大陆首演,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此后,该剧陆续在国内外60余座城市巡演,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昆曲热潮。特别是在校园巡演中,该剧创造了四川大学单场7000人次的观演纪录,让昆曲走进了年轻一代的生活。

更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的海外演出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剧先后赴美国、欧洲等地巡演,让西方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6年在希腊雅典的演出,更是将昆曲艺术带到了古希腊露天剧场,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03

文化传承:培育新一代的昆曲传人

青春版《牡丹亭》不仅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承实践。该剧通过校园巡演和讲座,培养了大量年轻观众,改变了昆曲观众结构,平均年龄下降30岁。同时,该剧还带动了昆曲艺术的传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

在白先勇的推动下,北京大学启动了“昆曲传承计划”,成立了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开设了一系列昆曲鉴赏课程。这些举措不仅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了昆曲艺术,更为昆曲的未来发展培养了新生力量。

20年过去了,青春版《牡丹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部戏曲作品,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实践,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无限可能。正如白先勇所说:“400年的《牡丹亭》,20年的‘青春版’,迄今演出近500场,80万观众,其中六成是年轻人,且以高校学生为主。台上永远年轻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台下一代一代的年轻观众,这是昆曲的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