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小心酒精过量伤身!
春节临近,小心酒精过量伤身!
春节临近,亲朋好友聚会增多,餐餐有酒、场场尽欢。然而,酒精虽能助兴,过量却会伤身。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因酒精消费死亡人数高达260万,其中男性占200万,女性占60万。酒精不仅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溃疡和胃出血,还会增加心血管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
胃部损伤: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引发胃溃疡和胃出血。同时,酒精还会刺激胃酸分泌,进一步损伤胃黏膜。
心血管疾病:酒精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2019年全球有47.4万人因此丧命。
癌症风险:酒精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质,会增加乳腺癌、肝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据统计,2019年全球4.4%的确诊癌症和40.1万例癌症死亡与酒精消费有关。
神经系统损害:酒精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还会引发抑郁症和焦虑症。
科学解酒方法
面对即将到来的酒局,很多人可能会提前在网上搜索各种解酒秘方。然而,据科普中国和食品营养专家介绍,许多流传已久的解酒方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
茶水和咖啡:虽然含有的咖啡因能暂时提神,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醉酒问题,反而会因利尿作用加快乙醛进入肾脏,增加肾脏负担。
蜂蜜水:虽然蜂蜜中的果糖能在体内促进酒精代谢,但几杯蜂蜜水的作用微乎其微,解酒效果几乎可以忽略。
绿豆汤和海带汤:这些解酒功效可能主要来自其中的水分,与大量饮水的效果相似。
最有效的解酒方法其实是多喝水。因为酒精代谢后会产生乙醛,如果代谢受阻会在体内积累,引起头痛、头晕等醉酒症状。而多喝水能促进酒精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加速代谢过程。此外,食用含水量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稀粥、汤面等易消化食物也有助于缓解醉酒症状。
饮酒注意事项
饮酒前:切勿空腹饮酒。建议先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馒头、米饭)或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酸奶),以减缓胃排空速度,推迟酒精吸收。
饮酒时:控制饮酒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白酒30毫升、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同时,避免将不同类型的酒混合饮用,以免增加醉酒和酒精中毒的风险。
饮酒后:及时补充水分,帮助身体排出酒精。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避免饮酒。
- 慢性病患者:如痛风、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也应尽量避免饮酒。
- 服药期间:特别是服用头孢类药物时,饮酒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结语
春节聚会,饮酒助兴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适量。记住,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彻底不喝才是最健康的。让我们一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