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赞美孩子,你get了吗?
科学有效赞美孩子,你get了吗?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最棒的!”这些看似简单的赞美,可能是我们育儿路上的“坑”。研究表明,不恰当的赞美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赞美孩子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有效赞美的三个核心要点
赞美行为与成果,而非个人
“你画的这幅画色彩搭配得真好,尤其是太阳的渐变色。”这样的赞美比“你真是个小画家!”更有效。为什么呢?因为这让孩子明白,努力和成果是值得肯定的,而不是单纯地被贴上一个“聪明”的标签。
客观描述事实,表达真实感受
“看到你主动帮助小朋友,我感到非常开心。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真的很棒。”这样的表达比简单的“你真乖”更有意义。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确实给别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尽量具体明确
“你今天的演讲特别有感染力,尤其是举例说明部分,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赞美比泛泛而谈的“你做得很好”更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所在。
这些赞美方式要不得
口是心非的夸奖
“你是最棒的,妈妈为你骄傲!”如果这样的夸奖与事实不符,只会让孩子形成不准确的自我认知。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失败感。
喊口号式的夸奖
“你真聪明!”“你好厉害!”这样的简单夸奖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化思维,害怕面对挑战。因为一旦失败,就可能失去“聪明”的标签。
道德绑架式夸奖
“你是最懂事的孩子,一定能帮妈妈完成这个任务。”这样的夸奖实质上是一种控制,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最终选择逃离。
科学理论支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尊重需求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正确的赞美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错误的赞美则可能适得其反。
《正面管教》作者指出:“口是心非的夸奖,不仅鼓励不了孩子,还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终身成长》中也提到:“简单固化地夸奖孩子,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化思维模式,回避成长挑战。”
如何做到科学赞美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多赞美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比如,“我看到你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很多努力,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肯定。”
具体描述而非空泛: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你观察到的优点,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棒”。
鼓励探索而非回避:通过赞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不是让他们害怕失败。
真诚而非虚伪: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
适时而非过度:赞美的次数要适度,过多会显得敷衍,过少则起不到鼓励作用。
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调整赞美方式。有些孩子喜欢直接的肯定,有些孩子则更倾向于委婉的表扬。
非语言的赞美:除了言语,还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表达认可。
及时反馈:及时的赞美效果最佳,不要错过合适的时机。
关注内在而非外在:多赞美孩子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表现。
避免比较: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正确的赞美是孩子成长的润滑剂,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学会科学有效地赞美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