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家暴案判决引热议,反家暴还需多方努力
小谢家暴案判决引热议,反家暴还需多方努力
2024年12月27日,一起震惊全国的家庭暴力案件终于迎来一审判决。受害者小谢在两年内遭受前夫贺某阳家暴16次,造成全身21处伤残,左肝挫裂,肋骨骨折,十二指肠断裂等严重伤害,甚至需要终身挂着粪袋生活。然而,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仅判处贺某阳有期徒刑11年,这一结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小谢的遭遇令人触目惊心。这位1米53、体重仅80斤的女性,在两年的婚姻生活中,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暴力对待。最严重的一次家暴,她被殴打致十二指肠、左肝破裂,肾功能受损,腹腔积血,身体四处重伤二级,五处轻伤二级。现在,她的左肾已完全萎缩,丧失功能,只能带着满身伤痕,慢慢重建自己。
面对这样的暴力行为,法律的制裁似乎显得过于宽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然而,在这起案件中,贺某阳虽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后果,却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
这一判决结果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许多网友表示,这样的量刑不足以震慑家暴行为,也无法给受害者应有的正义。小谢本人也表示无法接受这一结果,决定继续上诉。她表示:“11年后他出来我怎么办?他就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这起案件折射出我国在反家暴立法和执行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虽然我国于2015年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但相比欧美国家,立法进程仍显滞后。在执行层面,许多地方存在执法不严、处罚过轻的问题。受害者保护体系也不够完善,许多受害者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
反观欧美国家,家暴立法和执行都相对较为完善。美国早在1994年就通过了《暴力犯罪控制与执法法案》,专门打击性别暴力。法国、西班牙、瑞典等欧洲国家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家暴法律体系,对施暴者采取严厉的刑事处罚。
要有效遏制家暴行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对于家暴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不能因为“家和万事兴”等传统观念而从轻发落。
完善受害者保护体系。建立更多的庇护所,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确保受害者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提高社会认知。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公众认识到家暴的危害性,打破“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鼓励受害者勇敢站出来。
加大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对于情节严重的家暴行为,应考虑提高刑罚标准,让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受害者的有力武器。
小谢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家暴的残酷现实,也让我们意识到,反家暴不仅需要法律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这起案件能够推动我国反家暴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温暖的港湾,而不是暴力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