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梦游背后的心理密码:压力、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梦游背后的心理密码:压力、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3761520_121258766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5554567119402907578
3.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sleepwalking/symptoms-causes/syc-20353506
4.
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411/t20241107_3936138.html
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37804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2%A6%E6%B8%B8%E7%97%87
7.
https://wsjkw.sh.gov.cn/jthl/20241023/66d8c5592b49459cae41ce8e2ec6fd6a.html
8.
https://www.aimhealthyu.com/tw/column/2804/desire-not-always-real
9.
https://yufeixl.com/zt/xlx

梦游,这种神秘的睡眠现象,自古以来就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梦游者常常被描绘成灵魂出窍的神秘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梦游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统计,约有15%的儿童和4%的成年人经历过梦游。那么,梦游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秘密?

01

梦游:不只是简单的睡眠行为

梦游,医学上称为“梦游症”,是指人在睡眠过程中起床活动,但事后完全不记得的行为。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即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第三期。梦游者可能会在睡梦中起床行走、穿衣甚至进食,但眼神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研究表明,梦游多发生在6-12岁的儿童身上,这与大脑发育阶段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的梦游症状会逐渐消失。然而,如果成年人频繁梦游,可能暗藏风险,需要及时就医。

02

压力与焦虑:梦游的“导火索”

心理学研究发现,压力和焦虑是引发梦游的重要因素。当人们面临学习、工作或人际关系的压力时,大脑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可能延续到睡眠中,从而引发梦游。

一项针对8001名参与者的为期8年的研究显示,说梦话(一种与梦游相关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研究发现,与不讲梦话的参与者相比,说梦话的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更高。这表明,异常的睡眠行为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预警信号。

此外,夜间磨牙、噩梦频发等睡眠问题也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这些现象提醒我们,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及时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对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03

梦游背后的心理需求

梦游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可能反映了梦游者内心深处的需求。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梦游儿童往往在白天经历了过度的疲劳或精神紧张。通过梦游,他们的身体试图在无意识状态下释放压力,寻求心理平衡。

对于成年人而言,梦游可能与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有关。例如,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职场人士,可能在睡眠中通过梦游来表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因此,关注梦游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04

科学应对:让梦游不再神秘

面对梦游,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 减轻压力: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3. 创造安全的睡眠环境:清理房间内的危险物品,关闭门窗,防止梦游者外出走失或受伤。

  4. 专业治疗:如果梦游频繁发生,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梦游虽然看似神秘,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应对和管理。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梦游的经历,不妨从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入手,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记住,梦游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它只是我们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需要关注的信号。通过科学的视角看待梦游,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还能揭开这一神秘现象背后的真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