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朝“养济院”揭秘:古代版“福利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朝“养济院”揭秘:古代版“福利院”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3629817_121123711
2.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60336
3.
https://www.scf.org.cn/csjjh/n3421/n5604/u1ai306582.html
4.
http://hrczh.cass.cn/sxqy/zgs/202403/t20240327_5742474.shtml
5.
https://www.xjfzb.com/contents/355/238577.html
6.
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284/1206x0_678286/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1952
8.
https://www.scf.org.cn/csjjh/n3421/n5604/u1ai304278.html
9.
https://www.cietac.org/events/5
10.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237

在中国古代,朝廷设立了许多专门收养贫困无依老人的机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的“养济院”。作为中国古代版的“福利院”,养济院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为后世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01

养济院的设立背景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安抚民心,特别重视对孤老无依者的赡养。据《明会典·礼部三十八·恤孤贫》记载:“洪武初,令天下置养济院,以处孤贫残疾、老而无依者。”这标志着养济院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养济院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古代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明律》中明确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族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一规定,不仅要求官府必须收养无依无靠的老人,还对克扣老人口粮的官吏给予严厉处罚,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02

养济院的运作模式

养济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鳏寡孤独、贫困无依的老人和残疾人。收养方式与皇帝的重大庆典活动密切相关。据《宛署杂记》记载,京城辖县的官吏不得擅自收救老人进入养济院,只有在皇帝即位、大婚、皇子出生等喜事时,才会由朝廷降旨下诏,让官府查寻京城内外年老疾患、孤苦无依之贫者,核验年岁、登记造册、上呈请示后进行收救赡养。

被收养者按“会”为单位进行管理,官方在被收救人员之中选择设立“会头”数人,每名会头管理被收救人员百余人。被收救人员每月需在养济院会集一次,等候县丞查点。这种管理模式,既保证了收养工作的有序进行,也便于官府的监督和管理。

03

养济院的生活保障

养济院为收养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据记载,宛平养济院每月给每名被收救人员太仓米三斗,到了年关则发皇室内库甲字库棉布一疋(一匹)。这种定期发放粮食和布匹的制度,确保了收养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由于明朝京师养济院的待遇比各州县的更加丰厚,因此京畿附近的孤寡老人往往不远千里跑到北京,远超京城养济院的承受力。为此,明代嘉靖六年(1527)皇帝下诏:“在京养济院,止收大(大兴县)宛(宛平县)两县孤老。”这一政策调整,既缓解了京城养济院的压力,也促使地方养济院的发展。

04

养济院的发展变迁

养济院在明朝初期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福利机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济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国力衰退,养济院的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如冒充贫者以求收容、胥吏舞弊等现象频发,导致福利经费的浪费。

到了清代,虽然官方的养济院大多荒废,但民间慈善团体开始积极参与社会福利活动。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兴起的同善会,到清代的普济堂,这些民间慈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方养济院的不足。它们不仅为贫老病者提供生活救助,还注重维护受助者的尊严,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补充。

05

养济院与现代福利院的对比

养济院与现代福利院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但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

  1. 管理主体不同:养济院主要由官方管理,体现了皇权意志;而现代福利院则更多元化,包括政府、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2. 资金来源不同:养济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而现代福利院的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慈善基金等。

  3. 服务理念不同:养济院更多地体现了统治者的恩赐,而现代福利院则强调人权保障和社会公平。

  4. 管理制度不同:养济院的管理制度相对简单,而现代福利院则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和管理制度。

尽管如此,养济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为后世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审视这段历史时,不仅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的温情,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参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