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光:央行“三管齐下”稳汇率,对市场有何影响?
杨博光:央行“三管齐下”稳汇率,对市场有何影响?
近期,中国央行通过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发行离岸央票等措施,展现了稳定汇率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中国12月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增速攀升至6.8%,内外需持续回暖修复。这些政策和数据变化将如何影响市场?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央行“三管齐下”稳汇率
近期央行频出“组合拳”,充分展现其稳汇率坚定决心。其中,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被上调至1.75,创下该参数设置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为1.5。作为调控和管理企业及金融机构跨境资金规模的重要工具,此次参数的上调,意味着跨境融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不仅有利于扩大资本流入,引导并优化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还能够有效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叠加央行计划发行600亿离岸央票,通过调整流动性的相对松紧状况,有效激发企业的结汇需求,进而对汇率产生积极影响,回溯数据统计,历史上政策传导周期约为3-4个月,中短期内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有所支撑。
进出口数据强劲,外需持续回暖
2024年12月,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迈上4万亿元大关,刷新月度历史记录。出口方面,12月增速超市场预期,环比动能相较于往年更为强劲,尤其对美增速大幅提升,体现“抢出口”效应进一步升温。距特朗普上任仅一周有余,市场对贸易摩擦预期不断加剧,企业纷纷抢在关税落地之前,利用“抢出口”的窗口期加速出货。此外,品类呈现出拓展趋势,集成电路、手机、船舶等产品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而机电产品、纺织鞋服相关产品以及钢材等,为上一轮贸易因素重点加征关税的行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团队提出制定渐进式关税计划,每月增加约2%至5%,并将依靠《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下的行政权力。也就意味着,对于制造大国在中短期内“抢出口”效应支撑力度仍存,同时或伴随着品类扩张,外需仍具增长韧性;甚至特朗普此举似乎更倾向于提高谈判筹码,关税威胁力度或被高估。
进口上呈现修复态势,12月同比增速转正至1.0%,究其原因,一方面RJ/CRB商品价格指数较上月显著上扬,价格因素拖累效应有所减弱;其次,在“924”稳增长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内需得到财政政策的有力支撑,同时各地政府为确保完成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年底前加大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力度,有效提升进口需求。
市场展望:稳汇率政策不会制约货币政策
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内美元或继续保持强势,但汇市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鉴于CFETS等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持续呈现偏强运行态势。在此背景下,稳汇率并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适时采取“择机降准降息”措施,都将显著增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运行韧性,有效促进内需的良性循环,为人民币汇率提供坚实支撑。
回归A股,近期市场经历持续回调,风险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投资者不妨保持耐心,利用当前市场低位的布局机会,特别是以港股恒生指数作为连接美元走势的观测窗口,密切关注政策扶持下边际需求呈现改善趋势的领域,把握由被动去库存过渡至主动补库存阶段的细分板块投资机会。
本文仅记载杨博光(执业证号:S0340619060008)的观点与心得,不代表所任职机构的立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所发布的观点和陈述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