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香肠的安全性:从微生物污染到健康风险
发酵香肠的安全性:从微生物污染到健康风险
发酵香肠作为传统美食,近年来因其高饱和脂肪、高NaCl含量和亚硝酸盐等健康隐患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多种疾病风险增加。然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添加特定成分,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了解发酵香肠的真实安全状况,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微生物安全风险:单增李斯特菌的威胁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危害生命健康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导致李斯特菌病。患病主要与食用受污染食物有关,尤其影响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差的人,这种致病菌死亡率可高达30%。2017年来自南非15个国家(地区)患病率数据显示李斯特菌病导致南非地区204人死亡[1]。从1964—2016年中国累积报告147例与食品有关的李斯特菌病[2]。而2020年的日本同样发现18例单增李斯特菌病病例[3]。单增李斯特菌已然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重点病原体。
由于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几乎所有食品种类中都已分离出单增李斯特菌,但受污染的肉制品被认为是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最主要来源。发酵肉制品作为消费量最大的肉制品产品更应得到关注。一些国家正在建立一种保护公共卫生和管理食品安全的监测系统,能够识别和追踪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设立监测和验证系统,报告即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率[4]。2019年欧盟食品安全局开展零售即食食品(含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及其污染水平的定量风险评估,以监测该年段欧洲地区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5]。
发酵肉制品占肉制品消费量的3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和肉类消费国[6]。2022年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紧急召回约8万磅可能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发酵肉制品[7]。因此,发酵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应该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防范潜在危险。
生产工艺改进与安全性提升
食品生物技术在发酵香肠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加工与检验等领域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化学研究食品成分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食品微生物学研究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对食品安全、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食品加工与检验研究食品的加工技术和质量检验方法,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预定的标准。
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发酵技术,用于制作酒类、面包和乳制品。这些技术奠定了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20世纪初,随着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深入研究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成分。这一时期,食品生物技术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中期,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的兴起,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基因改造和酶催化来改进食品生产工艺,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21世纪,食品生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细胞培养和生物传感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推动了食品科学的快速进步。
食品生物技术不仅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控制和食品废水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使得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成为一个前景广阔、应用广泛的学科领域。
健康风险评估:致癌性与长期食用风险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加工肉制品,如火腿、培根、香肠等,经过腌制、熏制、发酵等加工手段后,不仅失去了新鲜肉类的天然营养,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多环芳烃及杂环胺等化合物在人体内代谢时,会与DNA结合,引发基因突变,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与分裂过程,从而增加结肠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实际上,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致癌性强的是亚硝酸盐转变成的亚硝胺。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后,在特定条件下,亚硝酸盐会与蛋白质中的二级胺结合变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据IARC报告指出,每日摄入仅50克加工肉制品(相当于两片火腿的量),即可使结肠癌的风险上升18%。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关注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结论与建议
发酵香肠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包括微生物污染和致癌物质的产生。然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消费者在选购发酵香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产品。
- 适量食用,避免长期大量摄入加工肉制品。
- 多样化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平衡营养。
通过科学的生产技术和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享受美味的同时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