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让老年人上下楼梯不再难
无障碍设计,让老年人上下楼梯不再难
近日,深圳企鹅岛项目的一则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著名建筑师马岩松在探班过程中,体验了由他操刀设计的“脚动”电梯功能——只需抬一下脚,感应器就帮其呼叫电梯。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行动不便人群的需求,更引发了人们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深入思考。
无障碍设计:从标准到创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无障碍设计已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如何让这一庞大群体安全便捷地使用公共设施,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2024年9月1日,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一年来,相关法律条款正在从文本变为现实,融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各地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也层出不穷。
创新设计让出行更安全
楼梯设计的人性化突破
在楼梯设计方面,创新设计正让传统设施焕发新生。例如,玻璃、绳子、钢条等新型材质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还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在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展示的43项无障碍设计精品案例中,不乏针对楼梯的创新解决方案。
电梯技术的智能化升级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重要工具,其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腾讯前海新总部的电梯设计堪称典范:通过脚踏方式呼叫电梯,按钮位置醒目且易于辨认,还设置了电梯门与周边墙体颜色差异化、抵达音响等功能。这些细节设计,充分体现了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入理解。
此外,深圳地铁二、三期工程的站点均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和建设无障碍设施,每个站点均在地面对角出入口安装至少2台直升电梯,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辅助设施的贴心配套
除了楼梯和电梯,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也同样重要。例如,在楼梯踏面采用防滑材料,设置醒目的颜色对比和提示盲道,以及在合适位置安装扶手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出行安全。
实际应用效果与反馈
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自开放以来,不少观众表示“舒适方便”是走进展馆的第一感受。展示馆内以灰绿色为主色调,文字使用金色和白色,相对柔和的对比色更有利于色盲、色弱以及视力减退者舒适观展。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8.28万户。截至2024年8月31日,共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2.44万户,占“十四五”总任务数的90.34%。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生活品质的提升。
未来展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尽管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高品质无障碍产品的供给仍显不足,部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有待加强。未来,我们需要在通用设计上下更大功夫,体现包容性理念,便利最大多数人使用。
从“无碍”到“有爱”,无障碍设计不仅是一项技术标准,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它体现了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和包容,让城市真正成为每一个人的安居之所。正如专家所言:“无障碍环境建设最终是要营造一个令所有使用者身心舒畅方便的场所。”这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