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癌症逐渐纳入慢病管理,专家:提高生存率需长期管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癌症逐渐纳入慢病管理,专家:提高生存率需长期管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ealth.ycwb.com/2024-10/29/content_53019776.htm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治疗逐渐进入慢病管理模式。从医院治疗到居家康复,从西医到中西医结合,从疾病治疗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癌症防治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位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21个。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肿瘤患者有望实现了带瘤生存,那么他们的治疗与康复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我们要指导患者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以实现有效的癌症慢病化管理。”近日,在第四届癌症患者康复支持大会暨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提出,提高癌症防治与康复水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可持续的医疗服务支持,帮助肿瘤患者居家康复

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人群总体癌症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为43.7%。“把肿瘤患者治好,指南共识、医生经验和患者意愿同等重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院医学部副主任江泽飞教授认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在推动学术、科研的进步、制订指南之外,还将持续开展患者教育与关爱工作,目前在更新疾病指南的时候,逐步将癌症康复者的治疗意愿纳入参考范围,以患为友,共同抗癌。

实际上,在肿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占据患者大部分时间为院外,也就是居家康复,这便需要有更系统、便捷且可持续的医疗服务支持,多维度帮助患者提升依从性、做好不良反应预期管理。

“可以说,患者的康复支持体系里,政府部门、患者公益组织、企业和研发机构、医疗机构是分散开的,其中像爱谱基金会这样的公益组织可以扮演中间协同整合的角色,形成一个闭环才能把整个事做好。”中日友好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崔勇教授说。

提高癌症防治与康复水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指出,通过推动国家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促进医疗卫生专业服务水平和医药技术保障不断提升、指导患者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等,以实现有效的癌症慢病化管理。

癌症进入慢病管理,患者关爱服务需要“精细化”

癌症逐渐纳入慢病管理,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拓展了医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这个过程,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幸福感,而不仅仅是疾病的治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教授强调,医生应该具备工匠精神,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要具备人文素养,注重情商的培养和沟通技巧的提高,尊重患者,解决患者的实际痛苦。

随着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针对分子病理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已逐渐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以肺癌为例,最新一些治疗是在基因层面找到一些靶点,根据驱动基因进行的靶向治疗,部分病人驱动基因阴性,就要考虑免疫治疗,甚至是抗血管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崔慧娟教授说:“癌症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常会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以及其接受治疗的意愿和持续性。通过多学科合作的临床试验,证明了中药外敷和内服,结合保湿护肤品在减轻靶向治疗副作用方面的有效性,对改善癌症患者的康复质量有所帮助。”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肿瘤的全病程管理需要贯穿患者的院前管理、院内诊断、院后康复追踪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专科病种在预防、治疗、康复、照护等方面的特异性而定制的医疗模式,将助力肿瘤全病程管理的进一步普及,从而推动肿瘤从“疾病治疗”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转型,为肿瘤患者的慢病化管理加油赋能。

本文原文来自羊城晚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