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让老年人在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
积极老龄化:让老年人在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比15.6%。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什么是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提出的一个全面政策框架,旨在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安全水平,从而增强他们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积极老龄化强调三个核心要素:
- 健康:通过预防疾病和增强健康服务,保持身体和心理的最佳状态
- 参与:保障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
- 安全:保护老年人免受暴力、滥用和贫困的风险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趋势
网络参与:跨越数字鸿沟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网络参与率显著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已达26.8%,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数量达到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3.2%。智能手机成为他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设备。
然而,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部分老年人在使用数字设备时仍面临诸多障碍。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志愿服务:发挥余热的新舞台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老年志愿者队伍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工在老年志愿者的培育和发展中扮演多重角色,包括策划者、培训者、动员者、协调者、评估者和政策倡导者等。
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等不确定性情景,社工需要承担风险预警者和灵活协调者的角色,确保老年志愿者的安全。同时,数字化转型也为老年志愿服务带来新机遇。社工可以通过数字素养教育和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帮助老年志愿者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消费参与:银发经济的崛起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银发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0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5.4万亿元,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25.6%。
当前,老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型,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养老照料等领域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例如,在健康养生领域,老年人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在休闲旅游领域,中老年旅游者已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在养老照料领域,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
积极老龄化的未来展望
积极老龄化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还能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中,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