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弃民: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数字弃民: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了“数字弃民”。当我们在手机上轻松完成各种操作时,是否想过,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习以为常的操作,却成了老年人难以逾越的障碍?
老年人的数字困境
“我就是想挂个号,怎么这么难?”李阿姨站在医院的自助挂号机前,望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选项,感到一阵头晕。她尝试了好几次,不是按错了地方,就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最后,她只能无奈地找工作人员帮忙。
像李阿姨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因不懂电脑、不熟悉网络或对上网感到恐惧的老年人占非上网群体的比例超过50%。这不仅体现在医疗挂号上,还包括出行、购物、扫码支付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设备的界面设计往往过于复杂,功能繁多,让老年人难以掌握。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和反应速度都在下降,这也增加了他们使用数字设备的难度。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心理层面。许多老年人对新技术感到畏惧,担心自己学不会或用不好,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心理障碍成为他们跨越数字鸿沟的最大障碍。
社会的应对与努力
面对这一挑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政策引领:政府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
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信部随即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11月底,已完成适老化改造并通过技术水平评测评价的互联网网站数量达到2485个。
技术创新:打造更适合老年人的数字产品
许多科技企业开始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适老化产品。比如,智能手机的“简易模式”、大字体显示、高对比度设计等,都让老年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一些APP还专门开发了“长辈版”,简化了操作流程,突出了常用功能。
社会参与:开展数字反哺行动
“数字反哺”是指年轻一代帮助老年人学习和使用数字技术。许多社区和公益组织开始举办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家庭成员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耐心指导和陪伴,帮助长辈跨越数字鸿沟。
他山之石:国际经验借鉴
其他国家在应对老年人数字化困境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英国大力发展智慧养老社区,通过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提供全方位服务;美国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医疗支持;日本则在护理机器人领域走在前列,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未来展望:构建数字包容社会
要真正解决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的数字社会。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年轻人来说,多一些耐心和陪伴至关重要。不要因为父母学得慢就失去耐心,也不要因为他们偶尔的“糊涂”而嘲笑。相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对企业而言,开发真正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是关键。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界面优化,更需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习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
对社会而言,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的数字环境至关重要。这包括提供更多的线下服务选择,确保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不会被边缘化;开展更多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让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让老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包容。让我们携手努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