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为何退出春晚舞台?一场关于教育意义与笑点的较量
赵本山为何退出春晚舞台?一场关于教育意义与笑点的较量
从1988年到2011年,赵本山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成为几代中国人除夕夜的美好回忆。然而,2013年他突然宣布退出春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喜剧大师选择离开春晚舞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每到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就等着看本山大叔的小品。那熟悉的东北口音一出场,客厅里的笑声就没停过。可是从2013年开始,这样的时光突然就成了回忆。
那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数亿观众打开电视,习惯性地等待着赵本山的出场。等啊等,节目一个接一个地过去,直到春晚结束,都没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本山大叔怎么没来?这成了当年春节饭桌上最热门的话题。
官方的解释是:赵本山因为身体极度疲惫、状态欠佳所以退出了。这个说法乍一听还挺合理,毕竟本山大叔确实年纪大了,该休息休息。
但谁能想到,就在同一年,极度疲惫的赵本山却带着宋小宝、赵海燕在辽宁卫视春晚上演了《相亲2》,而且一点也不见疲惫,反而状态极佳,把节目演得活灵活现。
一句"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的台词,红遍大江南北,成了那年最火的网络热梗。
这可就让人琢磨不透了。到底是真累了,还是另有隐情?
作为一个连续24年都没缺席过春晚的常青树,赵本山的突然离场让观众们猜测纷纷。要知道,在春晚的舞台上,还真没几个人能创下这样的纪录。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除夕记忆里,都有赵本山的笑声。
这一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依旧璀璨,节目依旧精彩,但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多了几分说教味。那些能让全家人笑到肚子疼的段子,那些接地气的包袱,仿佛跟着本山大叔一起,消失在了那个冬天。
而这背后的故事,要从2012年说起。那一年,春晚来了位新导演,这位导演的上任,不仅改变了赵本山的春晚生涯,也悄然改变了春晚的走向。
2012年,春晚导演组来了个新面孔:哈文。
这位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1995年就开始在央视当制作人,参与制作过《梦想中国》《非常6 1》《咏乐汇》等节目,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正是凭着这些亮眼的履历,她接过了2012年春晚总导演的重任。
但谁也没想到,哈文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赵本山的身上。
那年,赵本山和他的本山传媒团队准备了一台小品《好人好事》。剧情说的是赵海燕在大雪天摔倒昏迷,赵本山路过看见了,想救人却手忙脚乱,只好模仿电视上的人工呼吸。
结果这一幕正好被演员宋小宝饰演的海燕老公撞见,由此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误会。
说实话,光是听这个剧情,就能想象出本山大叔演起来该有多搞笑。要知道,赵本山的小品可是春晚的收视保障,往年春晚导演上任第一件事,都是先去拜会赵本山,把他的节目定下来。
可这次,哈文导演却一反常态。她既没去拜访赵本山,反而先去拜见了几位文化大师。更让人意外的是,当赵本山把筹备了整整一年的《好人好事》拿出来时,哈文直接给否了。
理由是什么?不符合时代精神,没有教育意义。
这可把赵本山整不会了。拍了几十年小品的他,还是头一回听说小品还得有教育意义。
但为了能上春晚,赵本山和团队连夜赶工,又创作了《相亲2》。这可是1990年经典小品《相亲》的续作,笑点包袱都加倍了。
结果呢?哈文导演又以笑点不足为由给毙了。
更扎心的是,哈文当着赵本山的面说:春晚舞台上,最不缺的就是有实力的人,如果你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作品,那是你个人的问题了。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春晚不是你赵本山的春晚,你想上就能上。
从此,春晚舞台上,一场关于教育意义与笑点的较量就此展开。这不仅是两个节目的生死,更是两种节目理念的碰撞。
央视春晚不要,地方台欢迎。这话一点也不假。
就在《相亲2》被央视否决后,赵本山带着这台节目转战辽宁卫视春晚。结果呢?爆了!宋小宝的一句"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不仅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还成了那年最火的网络热梗,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下可有意思了。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媒体们自然不愿放过这个热点。2012年7月,有记者专门去采访了赵忠祥,想打听打听赵本山退出春晚的内幕。
要知道,赵忠祥可是出了名的直来直去,平时采访他,那是有什么说什么。可这次,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不能说。
就两个字,把一屋子记者都整懵了。
这事闹得实在太大,2013年2月,央视《面对面》节目组特意对哈文进行了专访。
她表示:我个人就是从小看着赵本山的小品长大的,对本山大叔也充满了敬意。去年因为是本山老师的身体原因,最后就没上,我们都觉得遗憾。为了能让本山大叔重返春晚,去年我还在11月份专门去了长春,跟本山老师见了面,只不过还是没能如愿。她还补充说,赵本山是因为无法超越过去辉煌,为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才退出的。
这话说得漂亮,但信服力着实不高。毕竟《华商晨报》曾报道,赵本山在2013年1月12日就向央视提交了新剧本《中奖了》,可最终还是被要求大改。
说到这儿,不少人可能会问:赵本山到底有多红?为什么春晚不要他,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88年。那一年,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从那以后,他就和这个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2011年,整整24年从未缺席。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只要是80后、90后,童年的除夕夜记忆里,必定有赵本山的身影。小品这两个字,在很多人心里就等于赵本山。
那时候的春晚,可以说是给足了赵本山面子。每一届春晚导演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本山大叔。不是去慰问,也不是去走个过场,而是要确定他的节目。
为什么?2009年的春晚总导演说得很明白:只要赵本山的小品确定了,春晚就成功了一半!
这话一点不夸张。赵本山的小品,几乎是当年春晚收视率的定海神针。只要是他演的节目,通过率基本都是百分之百。
大家都知道,春晚毙节目是常事,可发生在赵本山身上,那就是新闻了。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春晚的标志性人物,最终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场?那个能让亿万观众捧腹大笑的本山大叔,就这样和春晚说了再见。
从巅峰到离场,从不可或缺到被请离舞台,这一切的转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赵本山的离开,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
一个接一个的喜剧大咖,开始和春晚说再见。陈佩斯用最委婉的方式表示:现在我的各种档期都满了,不太方便去。
但谁不知道,这是客气话。
朱时茂就直白多了,他说:过去被央视伤透心了,伤口至今还没有愈合。这话说得够狠,但更狠的还在后头。
宋丹丹,赵本山的老搭档,更是放出狠话:除非他们拘留我、给我判刑,不然我真的不想去。这话里的怨气,都快溢出屏幕了。
就连郭德纲也半开玩笑地说:我的东西确实不太适合上春晚。这话听着像自嘲,实则是无奈。
想想也是,春晚可是咱们国内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靠语言类节目起家的。可现在,国内的笑林巨星们却纷纷敬而远之,这本身就值得深思了。
如今的春晚小品,确实如哈文所愿,每个都充满了教育意义。环保、抗疫、团结、友爱,打眼望去就是一片和谐美满。
更尴尬的是,老一辈的笑星走了,新人还没成长起来。这就造成了明显的断层:老艺术家带不动了,新面孔还没招人喜欢。
当然,时代在进步,春晚也需要改变。
这不仅是一个喜剧大师的谢幕,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只是不知道,未来的春晚,还能不能找回那些让全家人开怀大笑的时刻。
人们常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但有些温暖的记忆,却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就像那些年,赵本山带给我们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