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经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山东民营经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山东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全年生产总值达98566亿元,同比增长5.7%。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民营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山东的民营企业正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在机械装备、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民营企业以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大环保投入等为抓手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的山东信通铝业有限公司通过对高端铝材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生产的铝箔产品厚度最薄可达0.007毫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副总经理窦汝新表示:“技术提升后,铝箔可适用于更高端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
在高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山东民营企业更是亮点纷呈。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滨州市博兴县一家聚焦光学材料产业链发展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新型多硫醇系列低温固化剂的合成及中试研发”等多个项目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研究员刘一鸣认为,面对内外挑战,山东民营企业需深刻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应该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精准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找准‘核心引擎’,推动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政策扶持为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山东将民营经济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并落地生根。在税收优惠方面,山东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政策持续加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在金融扶持领域,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山东省还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加宽松便捷的经营环境。同时,山东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政企沟通,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深耕国内市场 拓展国际市场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山东民营企业采取“内外兼修”策略,既深耕国内市场,又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在国际市场方面,山东民营企业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政策,推动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前三季度,山东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6.8%。其中,民营企业表现尤为抢眼,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4.82万家,实现进出口值1.1万亿元,增长3.7%,占78.1%。
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山东海菲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微型挖掘机创新制造这一细分领域,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多平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推广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凭借着良好的行业口碑和完善的质量体系,在国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民营经济成山东发展“压舱石”
民营经济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据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约70%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98%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7.2%,占比达到62.8%。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趋稳,我国发展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山东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山东民营经济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际贸易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