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医学界的神奇脱水剂
甘露醇:医学界的神奇脱水剂
甘露醇,这种化学式为C6H14O6的糖醇,因其独特的脱水和利尿作用,在医学界被誉为神奇的脱水剂。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还对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方面,甘露醇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露醇的医学应用
甘露醇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脱水: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此外,它还能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利尿作用: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它还能促进某些药物或毒物的排泄,防止肾毒性。
消炎作用:甘露醇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椎管内神经根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氧自由基增多,减轻病理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起到消肿、抗炎的作用。
肠道准备:甘露醇可用于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帮助清洁肠道。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甘露醇主要用于肠道准备,不建议长期使用。
作用机理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脱水作用: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渗透压差,水分从组织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水肿、降低压力(尤其是颅内压、眼内压、脑水肿)的目的。
利尿作用:静注甘露醇约10~15分钟产生利尿作用,2~3小时达高峰。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尽管甘露醇在临床上效果显著,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快速大量静注可导致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导致心力衰竭、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因此,使用时应避免快速大量注射,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
过敏反应:甘露醇可能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寻求紧急医疗援助。
肾功能损害: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可能导致渗透性肾病,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使用禁忌:甘露醇不适用于严重失水者、颅内活动性出血者、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患者、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等。对于心肺功能损害者、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患者、低血容量患者、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等,使用甘露醇时应谨慎。
使用方法
在使用甘露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甘露醇遇冷易结晶,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对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随访检查血压、肾功能、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以及尿量。
甘露醇作为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