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非遗春节习俗:千年古城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州非遗春节习俗:千年古城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广州的“行花街”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为申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习俗,不仅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行花街:广州春节的标志性习俗
“行花街”即逛迎春花市,是广州春节期间最隆重的民俗活动。据记载,广州的花市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芳村的花棣已是花木产区。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明代五羊门对岸就有“花渡头”,广州花贩由此上舟载花入城。到了19世纪60年代,分散的花市逐渐固定在春节前几天举办,发展成为年宵花市。
每年从农历腊月廿八到除夕夜,广州人必到花市“行花街”。2024年,越秀西湖花市接待市民游客达218.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近年来,广州不断创新花市内容,提升花市品质,将其打造成为集逛、演、食、游、娱于一体的文旅新场景。
创新与传承:传统习俗的现代演绎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广州的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创新。2025年,越秀西湖花市推出“空中无人机花市”“高铁站花市”“珠江夜游主题游船”等跨界联动项目,让传统花市焕发新活力。同时,各区还依托数字技术打造“元宇宙花市”,通过线上沉浸式体验为线下花市持续引流。
除了“行花街”,广州还有不少与春节相关的非遗项目。生菜会寓意“生财”,包含多种民俗活动;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广府龙舞则祈求平安好运,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舞布龙形式之一。
逗利是与买年桔:吉祥如意的文化象征
“逗利是”是广东地区春节期间讨要红包的习俗。在广东话中,“逗”字有讨要的意思,而“利是”即红包,寓意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买年桔也是重要习俗之一,因为“桔”与“吉”同音,象征大吉大利。陈村作为“年桔之乡”,其花市已有40年历史,今年还创制了16.8米高的“世界最高桔塔”,由999盆金黄四季桔组成,象征“大吉大利”。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广州人对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也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广州通过各国领馆发出诚挚邀请,以“请到广东过大年”为主题,欢迎世界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原汁原味的春节,感受浓郁年味与独特民俗魅力。
结语
广州的春节习俗,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对现代生活的创新。从“行花街”到“逗利是”,从醒狮表演到年桔文化,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春节申遗成功,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习俗,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