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卡尼曼教你理性过好年货节
丹尼尔·卡尼曼教你理性过好年货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说过:“人类的决策往往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而非完全理性。”在即将到来的年货节,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正是检验我们是否能理性消费的最佳时机。让我们运用卡尼曼的理论,剖析消费陷阱,做出明智选择。
锚定效应:当心“原价”陷阱
卡尼曼的“锚定效应”理论指出,人们在做决策时容易被第一个看到的数字影响。年货节期间,商家常常利用这一心理,通过“原价”和“折扣价”的对比来诱导消费。例如,一件商品标价1000元,现在打5折,仅售500元。看到这样的促销信息,你是否感到心动?
然而,这个“原价1000元”很可能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锚定点。在2024年双十一期间,就有消费者反映某品牌扫地机器人先提价再打折,实际到手价比活动前还高。因此,在面对促销信息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虚高的“原价”所迷惑,而是要关注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自身的真实需求。
损失厌恶:别让“限时抢购”左右你的决定
卡尼曼的“损失厌恶”理论表明,人们面对同等金额的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的痛苦感受远大于对收益的快乐感受。年货节期间,商家常常利用这一心理,推出“限时抢购”、“库存有限”等营销策略,制造紧迫感,促使消费者快速下单。
然而,这些所谓的“限时”和“限量”往往都是营销话术。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虚假宣传、安全、假冒问题投诉比重同比上升。在所有投诉类别中,售后服务问题占31.68%,合同问题占21.04%,质量问题占20.83%,虚假宣传问题占6.68%。因此,在面对“限时抢购”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营销话术所影响,而是要仔细考虑商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避免冲动消费。
可得性偏差:别让“热销榜”左右你的选择
卡尼曼的“可得性偏差”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根据容易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年货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都会推出各种“热销榜”、“推荐榜单”,这些榜单看似客观,实则可能暗藏玄机。
根据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消费者春节年货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或计划购买年货的前三名分别是水果生鲜、休闲零食、服饰鞋包。在前十名中,食品类目更是占了半数以上。然而,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是说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影响了消费者的决策?
因此,在面对各种榜单时,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喜好做出选择。
理性消费指南
制定预算:在购物前,先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预算范围,避免冲动消费。
关注实际需求:购物时,多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吗?”“这个商品能为我带来什么价值?”避免被营销话术所影响。
货比三家:在购买前,多比较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价格和评价,避免被虚高的“原价”所迷惑。
保持理性:面对各种促销信息和营销话术,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情绪所影响。
注重品质: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也要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实用性,避免购买到劣质商品。
年货节是一场消费盛宴,也是一场心理博弈。让我们运用卡尼曼的理论,保持理性,避开陷阱,真正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过一个既充实又有意义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