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消委会发布年货节消费提醒:八大陷阱需警惕
广州消委会发布年货节消费提醒:八大陷阱需警惕
2025年春节前夕,广州消委会发布重要消费提醒,揭露年货节期间常见的消费陷阱,并提供实用的购物建议。随着新春临近,各大商家纷纷推出满减、打折等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各种"甜蜜陷阱"。
常见消费陷阱
假冒伪劣商品
春节前夕,汪某在一家商贸公司购买了某品牌白酒2箱共计12瓶,支付货款1260元。后经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酒厂鉴定,确认为假冒产品。法院最终判决商贸公司退货退款并给予汪某十倍赔偿。
价格欺诈
某超市在春节促销期间,将一款食用调和油从46.9元涨至55.9元后再打折,实际售价49元。消费者梁某发现后投诉,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该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法院判决超市赔偿梁某500元。
保健品虚假宣传
邢某通过电视购物广告购买了"某生物胸腺肽",支付11040元。该产品宣称具有重塑免疫力、防治多种疾病等功效,但实际仅为普通食品。法院认定A公司构成欺诈,判决其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如何避免消费陷阱
制定购物清单
提前规划好需要购买的物品,明确需求,避免因临时起意而购买不必要的商品。
关注促销活动
了解各大平台和商家的优惠信息,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但同时要警惕虚假折扣。
理性对待直播带货
直播间的快节奏和煽动性语言容易引发冲动消费。建议在观看直播前就确定预算和需求,避免被氛围影响。
比较价格与品质
利用比价工具或跨平台对比,确保所购商品物有所值,同时注意查看用户评价以判断产品质量。
注重食品安全
选购食品时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包装完整性,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需确认追溯码。
保护个人信息
在线支付时使用安全网络环境,并妥善保管交易凭证,以防隐私泄露。
合理安排预算
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设定消费上限,优先满足实际需求而非追求低价囤积。
警惕虚假宣传
对于宣称具有特殊功效的商品,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夸大其词的广告。
维权途径
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与商家协商解决
-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 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购物小票、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以便在维权时使用。
年货节期间,消费者既要享受购物的乐趣,也要保持理性,避免冲动消费。通过提前规划、谨慎选择和合理维权,我们可以度过一个愉快且安心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