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黄肠题凑":中国古代帝王级葬制的历史与工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黄肠题凑":中国古代帝王级葬制的历史与工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ulishi.com/huati/huangchangticou

"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级葬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这种葬制在《汉书》中被称为"天子之制",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独特,四周用柏木堆垒成框形结构,既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丧葬制度的严格等级。

什么是"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其中,"黄肠"指的是去皮后的柏木黄心,"题凑"则指木头的摆放方式,即木头的端头都向内排列。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就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致累而成的厚木墙。

历史渊源与特点

"黄肠题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在汉代最为盛行。这种葬制的特点是耗资巨大,需要大量木材。例如,北京大葆台出土的汉墓题凑,就用了1万5千8百8十根木条。其制作工艺要求极高,每层木条都要打磨光滑,确保整体结构的严密整齐。

使用条件与象征意义

在汉代,"黄肠题凑"是帝王级的葬制,只有皇帝和经皇帝特许的贵族、功臣才能使用。这种葬制不仅体现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还具有实际的防护功能。黄柏木材质优良,耐水湿、抗腐性强,可以有效保护棺椁免受土侵、水患、霉变和虫蛀。

考古发现与实例

目前已知的"黄肠题凑"墓葬实例包括秦公一号大墓、定陶汉墓、大葆台汉墓、长沙王陵墓、大云山汉墓等。其中,北京大葆台西汉墓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墓,这座墓葬由15000多根黄柏木堆叠而成,北壁共有30层,每层纵铺108根黄柏木,东西两壁各30层,每层横铺160根,南壁有门形缺口,东西两侧各30层,每层纵铺34根。这些黄柏木每根长90厘米,端口处大约10厘米见方,大小匀称,一根一根地逐层码放。截面对着棺椁,朝向中央,整整齐齐地把棺椁围起来。

衰落与影响

"黄肠题凑"在东汉中后期逐渐被黄肠石式取代,最终消失。这种葬制的衰落,一方面是因为其对木材和人力、财力的耗费极大,对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害而无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古代丧葬制度的演变和简化趋势。

结语

"黄肠题凑"作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独特遗产,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死亡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它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