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滩: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北海银滩: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北海银滩凭借其卓越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成效成功入选,成为广西首个也是唯一入选的案例。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北海银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成就,更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海湾生态保护树立了典范。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北海银滩的绿色蝶变
曾经的北海银滩,面临着入海河流水质不稳定、海洋垃圾困扰和滨海湿地退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北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全面实施湾长制: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体系,推进陆海污染防治,实现水清滩净。
推进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清除受污染淤泥54万立方米,敷设27.7千米截污管道,完成363个雨污直排口截污纳管。同时,新建再生水厂,对污水进行再生处理回输到上游,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并循环净化。
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实现岸滩和海漂垃圾治理常态化。2023年,银滩岸滩垃圾平均密度下降88.3%,海漂垃圾平均密度下降31.8%,岸滩垃圾盖度仅为0.106‰,呈现“清洁”状况。
保护修复红树林: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将北海市红树林区域划分为22个网格进行常态化管护。2020年以来,累计营造红树林473.2万平方米,修复红树林1394.5万平方米。
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恢复光滩湿地面积183.2万平方米,修复红树林湿地生态22.28万平方米,完成硬质海堤生态化改造10.8千米。
建设海洋牧场:建立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累计投放人工鱼礁2776座,加强增殖放流,投放各类苗种约1.14亿单位。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经过持续的保护和修复,北海银滩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区域内拥有19种红树植物(全国共37种)、207种大型底栖动物、31种鱼类、195种鸟类等。
2023年游客接待量达1520万人次,同比增长372%,旅游综合收入228.58亿元,同比增长142.6%。
打造人海和谐的美好家园
北海银滩的生态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出台《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划定海岸线300米控制线,禁止填海侵占沙滩和红树林。
修复沙滩面积16.72万平方米,退堤、退陆还海面积4.04万平方米,修复岸线3.3千米,恢复原沙滩岸线的生态系统,形成连绵的“十里银滩”滨海沙滩形态。
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国际重要湿地。
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示范引领,贡献广西智慧
北海银滩的美丽海湾建设经验已在第二届联合国海洋十年区域会议及第11届西太平洋国际海洋科学会议上向全球分享,为南中国海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广西智慧。
目前,北海市已成功申报四次国家级蓝色海湾和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2024年再次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北海市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未来,北海银滩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