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里的中国年:从历史到现代的演变与创新
春联里的中国年:从历史到现代的演变与创新
春节前夕,走进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春联映入眼帘。这些红彤彤的对联,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统。那么,春联究竟是如何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贴对联又有哪些讲究?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文化韵味的传统习俗。
春联的历史渊源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东汉以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皆有操作的规矩。“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让邪气妖氛不能再进入家中。 “封”,是封闭、阻隔之义; “印”,则是标示于显隐两境,我已经封起来了。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贴对联的具体注意事项
贴对联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以下是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时间:大多数地区选择在除夕当天即大年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日贴春联。今年的最佳时机是腊月二十九,特别是在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 这个时段。此时阳气渐盛,撕下旧春联,再贴上崭新的春联,寓意着除旧迎新,开启一年的好运势。
位置:面对大门,上联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这一规定与古人从右至左的书写习惯密切相关。此外,横批的书写顺序也需要注意从右往左。
尺寸:根据家庭实际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对联尺寸是关键。普通住宅的最佳选择是15-20厘米宽的对联,而商家可以选择20-30厘米,大型建筑则需要30-50厘米 宽的对联,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方法:张贴时,务必保证对联平整。首先在桌面上将对联抚平以去除褶皱,再进行张贴。涂抹胶水或浆糊时须均匀,确保对联牢固贴合在门上。而且左右的对联要保证平行,横批要处于居中位置。
春联的选购技巧
选购春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纸张质量:尽量选择万年红的宣纸,因为春联大多是贴在室外,而且要贴整整一年的时间,要想一年保持颜色鲜艳,就要用心选用好纸,好的纸在风雨阳光的影响下一年中最多是10%左右的变化,这样就能让家门口一整年都有一个好的观感,当然也是人们所说的吉祥如意。
字体大小:春联要写大字,一联一般是五个字或七个字,才这么几个字,你写得小了气势就没有了,所以有一些很擅长写小行草书的人写春联并没有很大的优势,一旦放开来写大字,他就写不动了。我们看故宫,看大的学府,古往今来的对联,笔画宜粗不宜细,字势宜强不宜弱。
内容选择: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只是春节时贴的对联,所以叫春联。因此,我们在写春联时要注意词性要对应统一,比如名词要对应名词,动词要对应动词,虚词要对应虚词,实词要对应实词。平仄关系也要注意,要做到仄起平收,符合对联的基本韵律规则,当然春联图的是喜气,只要音序上不要有太明显的错误一般也是可以的。另外就是要注意春联的内容要符合节日的氛围,过大年的,就不要写一些比较悲凉伤感的内容了。
艺术表现:春联的选购也要注意艺术表现,如“风自山海吹来,恰鲲化鹏抟,又见南国云趋,漫天霞蔚;梦随浪花绽放,正鸥欢鱼跃,试看东方潮涌,满眼春荣”(龙泉),以写深圳大鹏湾风光为主,饱含对南国的深情与热爱,更凝结着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期待与展望。
现代春联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也在不断创新。现代春联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展现了新时代的风貌。
内容创新:现代春联更加关注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等时代主题。例如,“北斗领航,十四五别开生面;南湖筑梦,双百年大展宏图”(何沁学),“党建百年,国兴百业;家迎五福,人奋五更”(覃志厂)等,都体现了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期待。
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家居联,现在还有单位联、景点联、媒体联等多种形式。例如,2024年甲辰新春中国城墙全球征联的西安含光门联“春含瑞象,托一串驼铃,传来福讯;梦启长安,越千年故辙,缩短乡愁”(娄钰钗),安徽寿县征联的通淝门(南门)联“通流引梦,振翮图南,楚韵清嘉资豹变;淝水浮青,平畴织锦,春潮浩荡作龙吟”(周春季)。
艺术表现:现代春联在词法、句法、声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例如,“快递亲情,抖音拍出全家福;思归故里,微信翻开百姓年”(李小杰)将一些已流行社会的日常新词入联,写出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新生活;“万卷龙章,邀春作序;百年骏业,让梦开花”(王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
春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展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孝道文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传统文化,用春联装点我们的生活,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