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证实:心理调适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证实:心理调适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引用
7
来源
1.
https://www.cochrane.org/zh-hans/CD011497/GUT_shen-ti-huo-dong-dui-chang-yi-ji-zong-he-zheng-huan-zhe-you-na-xie-hao-chu-he-pi-chu
2.
https://www.kieronlimgastro.com.sg/cn/conditions/irritable-bowel-syndrome/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361
4.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730980823.html
5.
https://cmtopdr.com/post/detail/f227021b-2905-43aa-aecd-dac9fcf7d57c
6.
https://www.gastroenterologysydney.com.au/zh/irritable-bowel-syndrome
7.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2/i7/468.htm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据统计,我国IBS的发病率在1.4%~11.5%之间,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IBS的发病率已超过15%。面对这一困扰众多患者的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基于循证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IBS患者效果显著。

01

IBS的主要症状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

  •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疼痛位置可能变化,通常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
  • 腹泻与便秘:患者可能经历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的情况。
  • 伴随症状:可能出现胃灼热、反流、乏力、尿频、尿急及痛经等。

02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IBS的发病与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脑肠轴理论认为,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双向调节机制,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肠道功能。因此,心理干预成为IB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研究团队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发现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IBS患者的症状体验,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适量运动。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改善IBS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方式和强度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避免过度劳累。

  2. 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症状。

  3. 饮食管理:虽然不属于心理干预,但合理的饮食对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建议少食多餐,避免产气食物,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膳食纤维摄入量。

  4. 压力管理: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症状。记录症状日记,了解哪些因素会触发或加重症状,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04

结语

IBS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心理干预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已得到医学研究的证实。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受IBS困扰,不妨尝试上述心理调适方法,相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但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干预应与医生的指导相结合,切勿自行用药或中断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