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城柳:一棵树见证的千年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城柳:一棵树见证的千年文化传承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1%93%E6%B8%A9/1970821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4f23a4b66249d7ef66bfc4839d064865
3.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35122247168191.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50020
5.
https://www.9game.cn/yehuoliuming/7657179.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6/22/32242323_1134260965.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89%E7%A9%86%E5%B8%9D
8.
https://www.qdhyg.net/zhishi/011214392.html
9.
https://www.ruiwen.com/wenxue/shiju/868292.html
10.
https://m.tibetcul.com/people/mrzf/46468.html
11.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zhouyu-blog
12.
http://big5.news.cn/gate/big5/mrdx.xinhuanet.com/20240920/953980511d2e4b69bf171e17d337528c/c.html

公元369年,东晋名将桓温在北伐途中经过金城,看到自己早年担任琅琊太守时亲手种植的柳树已长至十围粗壮,不禁感慨万千:“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攀着柳枝,泫然泪下。这一场景后来被概括为“金城柳”,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一个富有深意的典故。

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人,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身于谯国桓氏,姿貌伟岸,豪爽大度。在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太守,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参与了庾翼的北伐,迁任徐州刺史,并在永和元年(345年)升任安西将军,掌握了长江上游地区的兵权。在出镇荆州后,桓温西伐成汉,拜征西大将军,声名大振。他三次出兵北伐,虽然最终败北于苻健、慕容垂,但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东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城柳”的故事发生在桓温第三次北伐期间。当时,他已经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将,回顾自己早年在琅琊任职时种下的柳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不禁感叹时光荏苒,人生易老。这一幕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表达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经典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金城柳”被频繁引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菩萨蛮》: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勿种金城柳,折断老人头。”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李清照在词中借用“金城柳”的意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她以“勿种金城柳”来劝诫后人,暗示着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除了李清照的词,“金城柳”还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如《晋书》等,展现了这个典故在文学创作中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古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金城柳”所蕴含的思考是深刻的。它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无常的体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桓温在看到柳树时的感慨,不仅仅是对个人衰老的叹息,更是对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这种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成为了后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种精神寄托。

值得一提的是,“金城柳”的典故在现代文化中仍有体现。例如,甘肃省会兰州市,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就以“金城”为别称。兰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和商贸重镇,其名称的由来与“金城柳”的典故遥相呼应,展现了这个文化符号的历史传承。

从东晋到宋朝,再到现代,“金城柳”这个典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记忆符号。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提醒着我们珍惜时光,感慨世事,同时也激励着我们面对人生的无常与挑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