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码MYH9: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血小板生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码MYH9: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血小板生成

引用
科学网
11
来源
1.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4/11/20241128163723710124574.shtm
2.
http://www.chinagene.cn/CN/10.16288/j.yczz.17-090
3.
https://td.alljournals.cn/relate_search.aspx?aid=0677da8e81d857f762002fe4c7249358&cid=28a2f569b2458c17&language=1&pcid=e62459d214fd64a3c8082e4ed1ababed5711027bbbddd35b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75037924002474
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808791/
6.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39654922
7.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5774308
8.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may-hegglin-anomaly
9.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980560/
10.
https://lymphoma-action.org.uk/about-lymphoma-side-effects-treatment/thrombocytopenia-low-platelets
1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568747/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可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在众多病因中,遗传因素不容忽视。其中,MYH9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约42%的MYH9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曾被误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最终依靠基因测序才得以确诊。随着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与遗传性血小板疾病相关的基因被发现,这不仅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也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

01

MYH9基因:血小板生成的关键

MYH9基因编码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IIA,属于肌球蛋白超家族。肌球蛋白通过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细胞迁移、肌肉收缩等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作用。在血小板生成过程中,MYH9基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MYH9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具体表现为血小板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中可能出现包涵体,这是MYH9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特征。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难点

MYH9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 血小板减少: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 巨大血小板: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见体积异常增大的血小板
  • 中性粒细胞包涵体:骨髓涂片或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包涵体
  • 其他系统受累:部分患者可伴有听力损失、肾脏疾病等表现

然而,该病的诊断并不容易。由于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相似,且发病率相对较低,许多医生在诊断时容易忽视遗传因素。据统计,约42%的MYH9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曾被误诊为ITP,导致治疗方案不当,病情反复。

03

NGS技术:精准诊断的利器

随着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发展,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迎来了突破。NG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项针对慢性ITP患者的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或靶向基因panel测序,约11%的患者被发现携带已知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涉及出血和血小板疾病相关基因(BPDG)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基因(PIDG)。

精准的基因诊断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携带ANKRD26、GP1BB、ETV6、TUBB1、ITGB3等基因突变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而对于UNC13D基因突变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04

展望未来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成本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将更加便捷。这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基因检测还能帮助评估亲属的患病风险,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

然而,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仍需谨慎。许多变异属于意义未明的变异(VUS),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此外,基因检测结果的隐私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之,MYH9基因突变是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这类遗传性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也为研究血小板生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