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亮化工程如何点亮夜间经济新引擎?
城市亮化工程如何点亮夜间经济新引擎?
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完成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城市亮化工程。在博兴路和柳埠路沿线,一系列创新的照明设计让沿街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这项名为"沪东实验"的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夜景的美观度,更让这些沿街建筑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的城市亮化工程
"沪东实验"项目始于2020年,历时三年,对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的沿街界面进行了渐进式更新。该项目由VIA维亚景观设计团队主导,通过设置空间原型、建立空间模式等方法,为社区沿街界面的有机更新探索出一条自下而上的实践路径。
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向东暖亭"。这个仅70平方米的空间,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为使用者争取了更大、更完整的空间体验。此外,项目还完成了"博兴路游廊"、"博三树屋"等多个小微空间的设计,每个点位之间大约间隔3至5分钟的步行距离,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公共空间网络。
在照明设计上,项目采用了最新的LED灯具,不仅节能环保,还能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色彩变化和动态效果。这种创新的照明设计,不仅提升了夜间环境的美观度,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夜间活动的空间。
网红打卡地的社会密码
这些经过亮化的沿街建筑,很快成为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每天晚上,都有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留念,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打卡照"。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在社交媒体时代,旅行和观光已经从一种私人的休闲活动,转变为面向他者的公共展示。人们打卡网红地点,不仅仅是出于对美景的欣赏,更重要的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关注和点赞。
这种"打卡文化",实际上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媒介朝觐"现象。人们被各种媒介叙事所吸引,按照攻略和推荐,前往特定地点进行具身实践,然后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体验,形成新的媒介叙事。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推动了"网红地点"的空间再生产。
夜间经济的未来图景
城市亮化工程和网红打卡地的兴起,正在推动夜间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
当前,夜间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 青年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夜间经济市场针对年轻人的需求,推出了深夜食堂、剧本杀等个性化消费模式。
- 文化消费成为重要分支:各地兴起的网红书店、网红咖啡店等文化消费场景,体现了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追求。
- 地域文化融入经济业态:如浙江湖州的"夜品湖味"和"夜赏湖韵",展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 传统消费场景转型升级:5G、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夜间经济的智慧化发展。
然而,夜间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一些地方的夜间经济产品缺乏创新,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模式;有的地区公共资源分布不均,配套服务供需失衡;还有一些地方忽视了夜间市场的后期维护,导致人流量不足、治安管理困难等问题。
未来,夜间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 强化规划顶层设计:优化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合理划分项目类型。
-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当地人文风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模式。
- 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加强多部门协作,完善公共服务资源。
-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升级,未来的城市亮化工程将更加智能化、艺术化。而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沿街建筑,不仅会成为城市的夜景名片,更会成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