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GDP增长5.2%,蓝色经济成新亮点
大连GDP增长5.2%,蓝色经济成新亮点
2024年,大连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全年GDP增长5.2%,达到9516.9亿元。在这份成绩单中,“蓝色经济”成为一大亮点。作为一座依海而建、因海而兴的城市,大连正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什么是“蓝色经济”?
“蓝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提出,旨在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对大连而言,蓝色经济涵盖了远洋渔业、海洋食品加工、冷链产业、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及旅游业等多个领域。2024年,大连海洋经济总产值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9%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大连蓝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远洋渔业:从“近海”走向“深蓝”
在大连湾畔,随着激昂的号角声响起,数百艘渔船扬帆起航,奔赴渔场。这是大连·辽渔开海节的壮观场景。作为辽宁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骨干企业,辽渔集团在远洋渔业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集团拥有6500米岸线和40余个各类泊位,年接泊各类船舶上万艘次。在2024年开海节期间,辽渔集团不仅举办了传统渔业文化活动,还启动了航运中心建设项目,并与希腊拉维尼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建造万吨级南极磷虾大型运输保障船,推动极地渔业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国内领先,走向世界
大连目前已基本形成集船舶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在企业规模、经济总量、研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等大型企业已具备建造30万吨及以下各种类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的能力。2024年,大连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抓住市场回升机遇,巩固散货船、油轮优势地位,狠抓造船大节点计划执行,压缩建造关键周期,提升造船效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量质齐升。
口岸开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大连目前拥有5个正式对外开放口岸,海运航线105条,连通世界16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外贸集装箱运输占东北地区97%以上。空港航线193条,与国内外123座城市通航,航线通达性东北最优。2023年11月,大连获批国家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城市,正围绕“一平台、五智慧、多场景”建设内容,全面提升口岸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海洋文旅: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大连正聚焦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2024年上半年,全市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97个,总投资1022.46亿元。长山群岛成为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王九岛旅游度假区正积极申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大连还承办了2024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策划打造“海上游辽宁”夜游大连、“山海之约”沉浸式秀演等精品项目。
未来展望:向海图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连市海洋发展局全力支持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实施“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同时,大连还将继续完善港航物流配套体系,提升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口岸。在海洋文旅方面,大连将优化区域规划设计,加强产业项目招商,推进湾区、海岛、海滨、文物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海洋文旅产业竞争力。
大连蓝色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正以“蓝色经济”为引擎,加速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