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药物性肝损:总胆红素异常的应对攻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物性肝损:总胆红素异常的应对攻略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1861367_121119268
2.
http://www.cqlp.gov.cn/wsjkw/zwgk_29045/jkzg/202408/t20240829_13572192_wap.html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519466
4.
https://wsjk.tj.gov.cn/JKJY5233/JKDJT3184/202409/t20240911_6724429.html
5.
https://www.btch.edu.cn/ksdh/nkb/grxjbk/ksdt_grxjbk/fb23d282af2649969bf3ea0fc51c4d92.htm
6.
http://www.ihepa.com/html/2024-11-4/1730724264000.html
7.
https://dmpkservice.wuxiapptec.com/cn/blogs/143-id/
8.
https://wsjkw.sh.gov.cn/jtyx/20240322/78be963851fd4a5abacfaacffb09c842.html
9.
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407/t20240725_3759672.html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可由多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在药物性肝损的众多表现中,总胆红素水平异常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和病情进展。本文将围绕药物性肝损导致的总胆红素异常,从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到预防措施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01

药物性肝损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异常,而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其中,总胆红素水平异常是药物性肝损的重要表现之一。

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的水平应维持在3.4~20.5μmol/L。当药物性肝损发生时,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临床上,总胆红素水平的异常升高常伴随以下表现:

  • 黄疸:皮肤、巩膜黄染是最直观的表现,提示胆红素代谢障碍。
  • 尿色加深:尿液呈现浓茶色,是胆红素排泄异常的信号。
  • 粪便颜色改变:胆红素排泄受阻时,粪便可能呈现灰白色。
  • 皮肤瘙痒: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皮肤瘙痒。

02

诊断要点

药物性肝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无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目前主要依靠排除法,即在排除其他可能的肝损伤原因后,结合用药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 详细询问用药史:了解患者近期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
  2. 实验室检查: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3. 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胆道梗阻等。
  4. 肝活检:在必要时进行,以明确肝脏病理改变。
03

治疗方案

药物性肝损的治疗原则是保护肝脏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 及时停用可疑药物:一旦怀疑药物性肝损,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癌症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物,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必要时采取洗胃、催吐、导泻、利尿等方法清除体内药物。

  2. 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在营养支持方面,可考虑输注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

  3. 药物治疗: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双环醇、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类制剂、熊去氧胆酸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

  4. 体外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5. 肝移植治疗:对于药物性肝损导致的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中毒和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肝衰竭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后,术后生存率可达60%-90%。

04

预防措施

药物性肝损的有效预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 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用,特别是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调节血脂药、抗肿瘤药等高风险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2. 加强监测: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特别是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提高意识:医务人员和公众都应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了解常见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异烟肼、乌头、何首乌等。

  4. 完善风险管理:药品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潜在肝毒性药物的监测,制药企业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医务人员则需在临床实践中加强药物性肝损的识别和管理。

药物性肝损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可由多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在药物性肝损的众多表现中,总胆红素水平异常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和病情进展。通过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大多数药物性肝损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恢复。同时,加强合理用药和风险防范是预防药物性肝损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