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八法拳 | 九转还阳功(增强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八法拳 | 九转还阳功(增强内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05/10/5676298_1146054965.shtml

在武术运动中,功法练习是必修课。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法不外乎内强外壮,又有动静之分。所谓的“内强”,指的是对内气的修炼;所谓的“外壮”,指的是对皮肉、筋骨的锤炼。所谓的“动静”,不过是练习的形式而已。总的来讲,只有练到内外合一,达到养生、健身、修身养性和技击的多重目的,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这里不多赘述。

前排左三为李德懋

八法拳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少林技击传人、大同辛亥革命领导人李德懋(茂)根据平生所学,又四处结交武林志士并印证武学,汲取各门派精华创编了在晋北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八法拳。该拳汲取了少林、形意、通臂、炮捶、劈挂、弹腿、功力、翻子等多家拳法的精华,朴实无华,崇尚技击,主要流传在山西大同、太原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八法拳在拳路中体现了冲、钻、裹、拧、劈、撩、化、棚等八劲;在实际运用中恪守打、抓、截、拿、踢、靠、闪、震等八法。主要内容有拳、刀、枪、剑、对拆等五个套路以及九转还阳功、一指金刚等内、外功法练习、擒拿、点穴、卸骨等。

八法指拳路中所应用的打、抓、截、拿、踢、靠、闪、震等八种方法,其中又以打法和拿发为主。打法又分为上打、中打、下打、靠手打、连环打,拿发又分为顺拿、反拿、破势拿、顺势拿,并兼用抓。截手法。八劲指冲、钻、裹、拧、劈、撩、化、棚等八个劲法,各劲法在不同的动作中均有体现。如冲劲,用于拳路中的'二龙出水''通天炮'等势,要求力从腰起,通过四肢直达进攻对方的部位。钻劲,用于'乌龙盖顶''连珠炮打'等势,将劲力由小到大,直发至拳的最前端。裹劲,主要用于'卧势、龙行'等势中。拧劲,用于'顺步捶'势中,劈劲,用于'麻行掌''绞手'等势中,而撩劲绷劲也运用于不同的动作方法中。八法拳套路短小精悍,动作沉稳紧凑,拳架架构严密,没有大跳大跃动作,其拳法重攻防技击,出手快速有力,回手不刁即擒,不挂即裹。多家拳法的精华所创,从严格意义上讲,八法拳是一种综合拳种。在运动过程中,它讲究和恪守冲、钻、裹、拧、劈、撩、化、棚八法,这在该拳之所以称作八法拳的缘由。八法拳械结构编排严谨,动作朴实无华,快速多变攻防兼备,招招注得实用,演练起来刚劲有力、紧凑迅猛,能够提高人的灵敏和应变能力。

李德懋著作《八法枪谱图说草案》的手抄本

八法拳的功法内外兼修,但以锻炼阳刚之气和阳刚之力为主。包括丹田母功、技击桩功、九转还阳功、练头功、练拳功、练臂功、练爪功以及专门用于点穴的龟背一指金刚功等。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成了一个体系,以丹田母功和技击桩功为核心,着重精气神的锤炼,通经导络,达到“内练一口气”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强调“外练筋骨皮”,锻炼身体外在的拳、指、臂、头部位(如练头功等)以及增强内力(九转还阳功)。同时有自己的发力练习。本文仅介绍八法拳的功法练习中的九转还阳功。

九转还阳功是建立在丹田母功和技击桩功基础上的,所以先介绍丹田母功和技击桩功。

丹田母功

所谓“丹田养成护身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由此可见丹田对人体的重要。可以这样说,丹田功是万功之母。古往今来凡是练功有成者,都十分重视丹田功的修炼。

坐势。两脚自然开立,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项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双目微睁,目视前方,采用凹凸式呼吸法(吸气时肚子凹回,呼气时肚子凸出),鼻吸鼻呼,舌抵上腭,两齿轻扣,意守丹田。

站势。无极桩。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肘坠腕塌,十趾抓地,食指上挑,虎口撑圆,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收功:

左手轻摩住肚脐,右手按住左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旋转49圈,然后再逆时针旋转49圈。

要点和注意事项:

(1)呼吸要深、长、匀、细;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

(2)练功三个月内严禁性生活。

技击桩

姿势:

两脚先自然开立,与肩同宽,然后左脚以脚后跟为轴外碾45度,右脚向前进一步,双手徐徐升起,与肩同高,舌抵上腭,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十趾抓地,虎口撑圆,劳宫涵空,食指上挑,小指下压。技击桩的特点就是采取了浑元桩的手型和形意拳三体式的步型,便于采气,更加接近实战。

运气方法:

采用凹凸式呼吸法,鼻吸鼻呼。吸气时意念天地精华之气从涌泉、劳宫、百会穴分五路纳入下丹田,然后闭气,意念丹田之气先向前穿出绕带脉一周后原路返回丹田,之后垂直向下至会阴然后过尾闾命门至夹脊,分成三路,一路向上走督脉过百会后下任脉,另二路分别沿双臂外侧走向劳宫后再沿双臂内侧行走,三路气在膻中穴相汇合后复归下丹田。至此吸气完成,然后呼气。

要点和注意事项:

(1)只有在练习丹田母功一段时间后,感觉丹田气充足后方可练习技击桩。(2)每次练习10—30分种。(3)练功期间,成年人应该节制性生活。

九转还阳功

前提:

在练习完技击桩后,进行九转还阳功的练习。

练习方法:

(1)排山倒海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直臂平行向前推出,双掌直立,十指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努力前探,感觉丹田之气过肩井、曲池顺臂源源不断地走向劳宫,意念双掌劳宫穴犹如钻头一样向前探出,。呼气时自然放松。

(2)狮子张嘴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屈肘手臂撑圆向前推出,双掌拇指向下,指尖相对,掌心向前。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努力前探并外撑,感觉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同时双肘肘尖有外撑的感觉。呼气时自然放松。

(3)左右逢源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直臂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出,双掌直立,指尖向上,左掌心向左,右掌心向右。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分别努力向两侧探,感觉真气从两足涌泉穴汇聚到丹田,然后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呼气时自然放松。

(4)大雁展翅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直臂分别向左右两侧平伸,双掌掌心向下。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分别努力上棚,好似大雁在展翅,感觉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呼气时下按并自然放松。意念自己置身于水中,吸气时有水柱提起,呼气时水柱落下。

(5)托云架日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直臂上举,双掌直立,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分别努力向上探,感觉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呼气时垂肘自然放松。意念上举重物。

(6)霸王举鼎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直臂上举,左掌稍微左倾,右掌稍微右倾,双掌屈肘,左手指尖向左,右手指尖向右,掌心向上。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分别努力向上举,意念在托起一个千斤重的鼎,感觉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呼气时自然放松。

(7)力按千斤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直臂下垂,双掌直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吸气时双掌用暗劲分别努力向下探,感觉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呼气时自然放松。意念身体进入井里,双手扶定井口,吸气时井水从双足涌泉穴汇聚至丹田后上升,呼气时下降。

(8)熊领双膀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屈肘下垂,双掌直立,指尖向下,掌心向后。吸气时意念双掌指尖用暗劲分别努力向下探,同时双臂有外撑的意向,象一个圆盘在不断地扩张,感觉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走向内外劳宫,呼气时自然放松。

(9)蜻蜓点水

姿势和要领同无极桩,只是双手屈肘,肘尖相向,拇指和虎口撑住腰眼,两手掌搁置与后腰,劳宫穴与两肾正对。自然呼吸,头部以脖颈为圆心,先顺时针(下、右、后、左)旋转,再逆时针(下、左、后、右)有节奏地转动。

收功:

自然抖手。双脚自然开立,抖动手臂并带动手指做无规则的运动。

要点和说明:

(1)九势可以单独专门练习几势,直到可以连贯练习。

(2)每次练习完毕后,由于舌抵上腭,口中必然积聚了不少口水,这种口水在古代被称作甘露水,营养丰富,内含帮助消化的消化酶,可以滋润脏腑、畅通血脉、转精降火,因此必须用意送入下丹田,先鼓漱,然后分三次下送并发出咕嘟的声音。

(3)关于练习次数。一般来说由少到多,逐渐加量。古人把4、7和9等称作阳数,所以最好练习的次数是上述数字的倍数,通常是练习49次。

常练九转还阳功,不仅可以增长内劲,而且对失眠、肩肘炎、关节炎、腰椎等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