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5429907_12164527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儒家、佛教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从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到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道教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据《史记》记载,黄帝在甘肃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传授自然之经,被视为道教传道之始。三国时期,道教学者葛玄首辟茶园种茶饮茶,体现了道教与茶文化的早期渊源。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道教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受到皇室推崇。唐朝高祖李渊因与道教始祖老子同姓,封道教为国教,下诏全国各州建道观,将《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项目。玄宗更是将老子诞辰作为纪念日,道教在唐代达到鼎盛。

宋代道教经历了两次复兴,宋真宗和宋徽宗时期尤为显著。元代全真道在丘处机的努力下得到成吉思汗的重视,对中原百姓的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明清时期,道教虽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士大夫和民间仍有广泛影响。道教重视个人修养,主张"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追求建立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并通过个人修炼达到延年益寿、得道成仙的目的。

道教的组织与传承

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全真派强调"识心见性",主张三教合一,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正一派则重视符箓斋醮、祈福禳灾等活动,通过授箓来传承道统。

道教名山被称为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重点宫观,包括北京白云观、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等。

道教的重要人物

道教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重要人物,如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其中,张道陵被尊为"张天师",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建立了道教的正规教团组织,开创了天师道的世袭制度。

张道陵在永和六年(141年)著作道书24篇,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汉安帝元年(142年),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并建立二十四治,设立祭酒,分领其户,道教由此形成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为天师派第一代天师,其后世子孙世袭天师之位,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张天师。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祖天师化去后,由儿子张衡接任,史称嗣天师。张衡化去后,又由子张鲁接任,是为系天师。到了第四代孙张盛时,回归迁居江西鹰潭龙虎山,子孙世传其业,统称张天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