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分析 18 万人数据发现这种饮食偏好正在改变大脑结构
Nature 子刊:分析 18 万人数据发现这种饮食偏好正在改变大脑结构
复旦大学冯建峰/程炜课题组在《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饮食选择与大脑健康之间的重要联系。研究通过对英国生物库181,990名参与者的饮食偏好进行分析,结合认知功能、血液代谢生物标志物、脑成像和遗传学数据,揭示了营养与整体健康之间关系的新见解。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在线方式收集了每位参与者的食物偏好,并将他们分为10组(如酒精、水果和肉类)。随后,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型数据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饮食变化较少的人相比,保持均衡饮食的人不仅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认知功能更优越,而且与智力相关的脑灰质含量也更高。
这项研究还强调了逐步改变饮食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习惯于高糖高脂但营养价值较低食物的人群。研究人员认为,通过逐渐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个体可能会逐渐倾向于选择更健康的食物。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饮食和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中发挥作用。
食物偏好、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大脑核磁共振特征之间的定向关联
研究的主要作者冯建峰教授强调了在生命早期建立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他表示:“从小养成健康均衡的饮食对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了促进健康均衡饮食的发展,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提供各种营养餐,并营造一个支持他们身心健康的环境。”
论文的联合作者复旦大学程炜教授补充道:“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饮食模式与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敦促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营养意识,培养不同人群的更健康饮食习惯。”
Richard Pemberton博士(未参与该研究)评论道:“这项令人兴奋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不良饮食不仅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我们的心理和大脑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这项研究支持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优化我们孩子的健康,保护子孙后代。我们还希望这能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激励我们所有人做出更好的生活方式选择,改善我们的健康,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