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中国绿色出行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中国绿色出行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于2024年9月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的1000多名交通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可持续交通发展大计。此次大会以“可持续交通:物流联通世界”为主题,旨在推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和韧性的交通系统。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成就备受瞩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理念,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促进全球互联互通。
中国绿色交通的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中国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据统计,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已超过80%,其中北京的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更是接近94.7%。中国高铁电气化率达75.2%,电气化里程居世界首位,成为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典范。
在港口领域,天津港打造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设施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实现了绿电供能的自给自足。在短途出行领域,共享电助力单车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绿色出行选择。
城市创新:绿色出行的中国方案
北京、南京、珠海等城市在绿色出行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公交集团围绕通勤、就医、旅游等需求,构建了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2024年,北京常规公交平均每日运送乘客约600万人次,新开通的8条观光巴士累计发车3902次,运送旅客17.28万人次。
南京创新推出“响应式停靠公交”和“微循环公交”,通过智能化调度和灵活运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公交运营效率。其中,“小蓝鲸”微循环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超3万人次,假日旅游线路累计服务游客29.1万人次。
珠海则构建了“快-干-微”公交线网层级结构,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线路运营,实现了公交出行的便捷化和智能化。
绿色出行的多重效益
绿色出行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带来多重社会经济效益。
从环境效益来看,交通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绿色出行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据统计,交通领域约占全球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25%。通过推广新能源车辆和优化交通结构,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从社会效益来看,绿色出行能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体验。同时,它还有助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如鼓励步行和骑行等。
从经济效益来看,绿色出行能够降低交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例如,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线路,可以减少空驶里程,提高车辆利用率。同时,绿色出行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等。
共同行动,共创绿色未来
绿色出行是实现可持续交通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要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企业层面,京东物流等企业已经发起“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承诺在物流运输、包装材料等多个环节推进减碳行动。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在为绿色出行提供技术支持,如智能调度系统、共享出行平台等。
公众层面,绿色出行理念正在逐步普及。2023年发布的《中国公众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的知晓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的召开,再次凸显了绿色出行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实践和创新,不仅改善了本国的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也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绿色出行,为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