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柿饼:千年传承的甜蜜味道
富平柿饼:千年传承的甜蜜味道
富平柿饼,陕西省富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汉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富平柿饼以当地生产的传统名优柿子品种“富平尖柿”为原料,经过清洗削皮、日晒压捏、捏晒整形、定型捂霜等多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品质,使其成为冬春时节最受欢迎的时令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物。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品种优势
富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东北部的渭北高原,北部顺延乔山脚下,南部为关中平原边缘,海拔600—1200米,是世界闻名的柿子优生区。这里年均降水量533毫米,年均气温13.1℃,年均日照时间2472小时,225天无霜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十分有利于柿饼的脱涩风干。据日本吉野市全球唯一的柿子博物馆记载:“世界上柿子的主产国为中国,柿子的优生区在富平。”
富平尖柿是柿树中的名优品种,含14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每百克含钙量163毫克,居国内同类产品之冠。富平尖柿出饼率高达26%,是制作柿饼的优良品种,被专家誉为“制饼珍品”。
精湛的制作工艺
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独特且精湛。每年霜降过后,当地村民就开始忙碌起来,采摘、削皮、挂架……村里村外、房前屋后,一串串削好皮的柿子整齐垂挂在架子上,散发着淡淡果香。
柿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耀文介绍:“采摘下来的鲜柿子需要进行严格筛选,那些个头均匀、颜色亮丽的富平尖柿是制作柿饼的首选原料。”在传统的柿饼制作工艺中,削好皮的柿子一般要经过50多天的吊挂晾晒。这个过程中,柿子内部的水分慢慢流失。为了保证果糖分布均匀,人们需要用手捏一捏果肉,让凝结在内部的果糖均匀分布,这一步骤被称为捏心。手工捏心需要精准控制力道,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完成。经他们之手,柿饼能软得恰到好处,在内部形成流心。
“第一遍,双手轻轻用力,均匀揉捏柿子,用力太大的话会捏破外皮,影响外观。”郑耀文介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用力大些,要将果肉的硬块全部捏软。第三遍,再次将果肉捏软,并及时将果面捏扁整形,使其自然出霜。”
随着晾晒时间的推移,柿子内部的水分逐渐蒸发,缩小至新鲜柿子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柿子中的糖分则随着水分的蒸发在柿子表面凝结,形成一层雪白色的柿霜。这个时候,柿饼就可以下架了。富平柿饼的柿霜通常比较厚,不均匀但很美观。“这是因为富平尖柿本身甜度较高,制作柿饼时析出的糖分较多。”郑耀文说。
下架后的柿饼,需要再放入陶罐中存储几日。这一道工序被称为回软潮霜,是为了让柿饼柿霜更厚、果肉更软。完成所有工序,一枚枚带着大自然风味的柿饼就“诞生”了。
现代化发展与品牌建设
近年来,富平县将柿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有力抓手,全力打造“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品牌。目前,富平县栽种柿子树36万亩。2024年,富平鲜柿产量达5亿公斤,预计加工柿饼1.2亿公斤;柿子全产业链带动农户3万户,覆盖13万人,产值预计达85亿元。
柿饼产业发展过程中,富平县涌现出了以“洋阳柿饼”“富柿花”“金翁喜事”为代表的富平柿饼品牌。深谙电商运营模式的乔彬彬非常重视品牌建设。2017年,他带领团队对原先的柿饼包装样式进行大胆改进,并推出了“富柿”“喜柿”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寓意的柿饼品牌。2018年卖了300吨,2019年卖了540吨,2020年卖了850吨……乔彬彬的柿饼产品一经推出,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并带动富平柿饼逐步向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方向发展,为当地柿子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
富平柿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富平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富平柿饼已远销海外,成为一张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富平柿饼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继续书写着千年传承的甜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