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牧村:从工厂工人到“女中音第一人”的艺术人生
关牧村:从工厂工人到“女中音第一人”的艺术人生
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近日在上海发布了她的首部个人自传《我和我的歌》。在这本书中,关牧村以深情的笔触,讲述了她从河南新乡牧野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人生道路。书中不仅记录了她早年在天津当工人期间的奋斗历程,还有她与施光南等著名音乐家的合作经历。关牧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年轻一代坚定追求梦想,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从牧野村到天津:梦想的萌芽与坚持
1953年,关牧村出生在河南新乡牧野村的一个满族家庭。她的母亲曾研习音乐,这使得关牧村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那个年代,女性想要实现艺术梦想并非易事。中学毕业后,关牧村不得不进入工厂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在天津的工厂里,关牧村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练习唱歌。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磨练自己的演唱技巧。工厂的艰苦环境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让她对音乐的渴望更加炽热。她曾回忆说:“在工厂工作的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每次唱完歌,心里就特别满足。”
遇见伯乐:艺术生涯的转折
关牧村的才华最终被天津歌舞剧院的老师发现。1977年,东方歌舞团和天津歌舞剧院同时向她抛出了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关牧村选择了天津歌舞剧院,开启了属于她的星光大道。
在天津歌舞剧院,关牧村得到了系统的声乐训练。她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1984年,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进一步深造,为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施光南的音乐之旅:艺术的升华
在关牧村的艺术生涯中,与施光南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施光南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们首次合作是在歌剧《宦娘》中,关牧村的演唱给施光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他们又在多部作品中合作,包括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和电视歌舞剧故事片《最后的悲歌》等。施光南为关牧村量身打造了许多经典歌曲,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关牧村独特的女中音魅力,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艺术成就:从舞台到荣誉
关牧村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她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为全国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1989年,她凭借《金风吹来的时候》获得全国农村歌曲演唱一等奖,电视剧《蹉跎岁月》主题歌《一只难忘的歌》获得全国优秀影视歌曲奖。1990年,她参演大型古典电视艺术片《唐宋风韵》。1998年,她被国家民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05年,她获得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首届《中华慈善奖》。
2008年,关牧村受聘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兼职教授,开始致力于声乐教育事业。2012年,她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20年,她当选为天津市音协主席和天津市文联副主席。2023年,她当选为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梦想与坚持:给年轻一代的启示
在《我和我的歌》中,关牧村不仅回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一代以启示。她写道:“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只有坚持和努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克服。”
关牧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她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艺术历程,更是对所有追梦人的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