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月饼:八百年匠心铸就"中国月饼之乡"
吴川月饼:八百年匠心铸就"中国月饼之乡"
在广东吴川,月饼不仅是一种节日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这里生产的月饼,以"大"闻名:小则似脸庞,大则如车轮,最大的直径超过一米,约有一个成年人双臂展开的长度。这种独特的"大月饼",承载着八百多年的文化积淀,见证了中国月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传承:八百年的文化积淀
吴川月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13年,"吴川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更是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成为我国月饼产业中唯一入选的产品。
作为"中国月饼之乡",吴川月饼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据记载,吴川月饼的制作技艺源于南宋时期,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金九月饼作为吴川月饼的代表,其创始人郑金九自幼喜好厨艺,专注糕饼制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金九月饼已成为吴川月饼的佼佼者。
制作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吴川月饼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配料、手工搅拌、制饼皮、称量、包饼、刷蛋液、烘烤等11个步骤。其中,晾肉和糖肉的制作是吴川五仁月饼独特风味的关键。
晾肉的制作需要选取本地土猪后腿肉,切成3毫米左右的薄片,用姜汁、酒、酱油、五香料等腌制后,白天置于户外阳光充足条件下曝晒,夜间置于干燥室内摊凉,连续三天四夜。之后再将制作好的晾肉用花生油、五香料爆香,文火煲3个小时,制成丝备用。糖肉则需要将肥猪肉切粒,用白砂糖、酱油、酒、五香料等腌制,投入瓦缸内密封并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酵7至15日。
在馅料的制作上,吴川月饼更是精益求精。以最具代表性的五仁月饼为例,五仁中的橄榄仁选用本地产的西山乌榄,核桃仁选自云南,瓜子仁来自新疆,所有用料均采用优质产地的农产品。这种对原材料的严格把控,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得吴川月饼口感独特,风味浓郁。
文化内涵:团圆与匠心的完美融合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拜"月神"的供品。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会用"太师饼"来祭拜月神。到了唐朝,杨贵妃将西域的"胡饼"改名为"月饼"。宋朝时期,月饼开始在民间普及,并逐渐成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
吴川月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了中国人对团圆、美满生活的向往。在吴川,月饼的"大"不仅仅体现在体积上,更体现了家庭成员团聚分享的快乐。一个沉甸甸的月饼,往往能供一家人吃上好几天,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现代发展: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如今的吴川月饼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全市有月饼生产企业200多家,规模生产企业15家,从业人员过万人,年产量近万吨,总产值超45亿元。金九、福海、裕达、南方月等知名品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广西、海南、云南、北京、上海、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吴川月饼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金九月饼在2014年正式进入华东市场,在上海建厂生产,将最具品质的传统糕点带给更多消费者。福海月饼则走扶贫"寻常路",成为湛江市扶贫明星产品。
吴川月饼的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吴川月饼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继续书写着中国月饼的传奇故事。